HEATS 发表于 2010-9-12 18:23:20

液态模锻技术与挤压铸造的区别

&nbsp;&nbsp;&nbsp;&nbsp;液态模锻技术,最早由苏联人于二次大战期间发明,已经有60年历史。&nbsp; <BR>&nbsp;&nbsp;&nbsp;&nbsp;“挤压铸造”是英国人将苏联人的技术翻译成英文时所用的词。或许人们对“挤压”与&nbsp;“铸造”这两个词认为经典一些吧,所以对用这两个词组合成的新词“挤压铸造”,也都被逐步认可并在业界流传用开来了。 <BR>&nbsp;&nbsp;&nbsp;&nbsp;近年来,行内颇有舍“液态模锻”而用“挤压铸造”&nbsp;概念的总趋势,慢慢地也好象形成了将“液态模锻”等同于“挤压铸造”的观念,将这两个概念混用了起来。&nbsp; <BR>&nbsp;&nbsp;&nbsp;&nbsp;但在实践中,这两个概念的混用已产生了很不良的后果。工程技术人员将这两个概念混用,就会导致新上项目所采用的主体技术有质的不同。最典型的,是上“正向冲头挤压”的液态模锻技术的汽车(摩托车)轮毂项目,还是上了“反向冲头挤压”技术的项目?设备生产商对这两个概念的有意或无意混用,将直接导致了客户所购设备,在技术所属性质上存在的巨大差异或完全不同。可以大胆地、定性地和肯定地说,前者是一项连铸连锻的技术,是以“锻”为终极工艺特性指标的工艺与装备技术,而后者则是一种单纯的铸造工艺,它可划入40年前由日本或美国人首先提出的“精、速、密压铸工艺与装备技术”范畴,本质上仍是一种铸造工艺。&nbsp; <BR>&nbsp;&nbsp;&nbsp;&nbsp;所以,我们可以说,苏联人将其最初发明的技术命名为“液态模锻”,是一个传神的名字,起码它将“锻”的终极特征交代了清楚,而英国人将之改名为“挤压铸造”,显然未能充分领会到该工艺的神韵——“铸”与“锻”能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BR>&nbsp;&nbsp;&nbsp;&nbsp;挤压压铸模锻技术在我国发明之后,将“液态模锻”——“液态金属模锻造”概念与“挤压铸造”,特别是将本质上是“精、速、密压铸工艺与装备技术”的“间接冲头挤压铸造”概念严格区分开来,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BR>&nbsp;&nbsp;&nbsp;&nbsp;大家如果还不太明白或熟悉上面所说的设备与工艺情况,我们可以从最终的毛坯微观组织上区分这两种具有本质差异的工艺。&nbsp; <BR>&nbsp;&nbsp;&nbsp;&nbsp;液态模锻工艺生产出来的毛坯,从本质上它是一个锻件,它整个毛坯都可以是破碎晶粒与锻态组织,它可以绝对不出现铸造工艺所不能避免的缩孔缩松缺陷。而“间接冲头挤压”的“挤压铸造”,它所生产出来的毛坯,从本质上仍是一件铸件,它只能实现局部的破碎晶粒与锻态组织,不可能全部消除铸造工艺必然产生的缩孔缩松缺陷。简单的以这种工艺与装备生产出来的毛坯,其缩孔缩松率比有充分补缩措施的传统的低压铸造工艺高得多。认为这种工艺等同于“液态模锻”工艺,就大错特错了!&nbsp; <BR>&nbsp;&nbsp;&nbsp;&nbsp;所以说,为液态模锻技术正名,是行内所应尽早尽快做的一件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液态模锻技术与挤压铸造的区别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