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微精加工
微精加工或超精加工,传统上是一种专门二次工序,它是进行磨削或硬车削后的最后一道表面加工工序。在许多情况下,硬车削和微精加工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替代磨削过程。金属切削过程,诸如磨削和硬车削是产生热比较多的工序。这种切削行为和热改变了工件的金相特征。切削和热的组合效应被称作是一种非晶体区,是工件表面上金属矩阵中的一个不稳定层。
在显微图中,非晶体区在工件表面上象交错的山脉一样。受影响的区域不是很深—平均穿透0.0002~0.001英寸—但是由于顶峰的缘故,它容易使配合零件之间的接触区变得不那么稳定。
在操作中,两个配合表面的运动将消除非晶体区,但是结果将产生一种更加没有系统性的公差,因为两个表面非晶体区的和必须加到最初要求的公差上。微精加工可以在冷态下去掉形成顶峰的材料,并产生稳定的珩磨级粗糙度,以便配合零件进入。换言之,消除表面顶峰可以在配合零件之间实现更好的初始配合。
随着制造厂家将重心放在单件加工上,为低到中批量生产而专门设计的制造单元越来越常见。这些单元的经济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机床利用率有关。在单台机床上进行更多操作而无须采用多次装夹,是实现更高利用率的关键。
传统上,在微精加工中,要将工件以较低的转速旋转和振荡,同时非压缩磨料带—受一套经过硬化和成形加工的导向机构支撑—将压到零件上。从一套卷筒进给磨料带并通过工作区,从而可以始终为微精加工过程准备好新的磨料。
这种传统的微精加工生产方式,在精加工过程的每道加工中采用单沙砾磨料带。那些要求采用粗加工然后用精加工的车间,必须采用两台不同的机床,或者如果采用单台机床,则必须先停止一种生产,然后再重新设置另一种生产。
Nagel精密公司(位于密执安州Ann Arbor市)设计了一种用于微精加工机床的新型进给系统,其中可以同时或者依次采用两种不同的磨料带,工件只须装夹一次。在该系统中,每个导向机构都具有自己的磨料带进给机构,成套带有单独的进给和收紧卷筒。每个导向机构都可以编程设定。
在操作过程中,在一个导向机构上可以采用一个较粗的磨料带,用于实现比较大的金属去除率,而在另一个导向机构上采用比较细的磨料带来实现精加工。对于中等批量的生产,用这种方式就可以不用单独的粗加工和精加工机床。机床可以配备两个不同尺寸的导向机构,在单个零件上处理不同的尺寸或多种直径。
文章关键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