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7|回复: 0

我国材料热处理技术发展史及现阶段进展(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4: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2、中国的现代热处理进展

* G4 d( W, y1 i2 k) y5 J5 p0 g. K7 C: Q7 V) @

  热处理是机械工业中的一基十分重要的基础工艺,对提高机电产品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加强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和很大的代价。由于热处理影响的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它一般不会改变制品的形状,不会使人直观地感到它的必要性,弄不好还会严重畸变和开裂;破坏制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致使制造过程前功尽弃。所以在我国的制造业中长期存在着“重冷(冷加工)轻热(热加工)”现象,以致这个行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

. B8 V6 ^# B* S2 I* P" X u$ N+ z# G9 _$ f% r" b; _3 f

  由于工业基础的薄弱和在战争中遭受的破坏,我国的热处理在40年代还仅仅属于一种作坊式的生产,尚未形成实质性的产业。在工科院校中无热处理的专门学科,因而也缺乏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当时的热处理操作大都是家传技艺,笼罩着神秘气氛,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

. e2 c" ^5 l% t 7 c+ X* o R/ I. h; c" y

  我国的热处理产业起源于50年代初苏联援建的156项企业。其中的机械工厂都设热处理车间和工段。购买了大批苏制热处理设备、包括箱式、井式、盐浴等30、40年代水平的电阻加热炉,并相应建立了第一批按苏联图纸生产这些类型设备的电炉厂。一些高等工科学校经过院系调整后、创建了包括在机械制造工艺系中的热处理专业,于1954~1956年培养出了第一批专科和本科的热处理专业正式毕业生。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还有从苏联学习归来一批热处理专业的留学生。陆续建立的一些科研机构和专院校,基本上能按照材料和应用发展的步伐开展热处理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涌现出一系列的科研成果。由此,从人才培养、研究与开发,生产技术的革新和设备制造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专业体系。

- x# L! S/ R/ k# E 1 A) L' [( W3 H s* e( T5 _: R

  由于科研和生产应用的脱节,对革新生产设备的忽视以及长期闭关锁国造成的目光短浅,上世纪60、70年代的机械、冶金工厂的热处理生产技术没有出现明显的进步。直到80年代实现了和国际社会的沟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些大型骨干企业的生产技术有了明显的改观。

' [' Z# o' k0 t2 X3 {7 F" T; r 9 J) R9 f) d9 O

  2.1热处理行业现状

: e5 o2 Q) e$ M" u* X' p 6 h; I, L+ E$ ]6 r/ r }3 u1 V

  据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在制订国家热处理行业“十一,五”规划时的调查,2003年我国的热处理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情况:

/ Z/ Q) N+ C" n* r' q- s2 ] ; F/ @2 x; h* T7 Y6 u

  2.1.1企业总数

) h" i2 O" T3 ~& Z- j& ~3 V 6 [* y# J3 c. y( l2 U( d

  全国全能企业热处理厂、分厂、车间、股份制、民营热处理企业约15000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约占80%,有12000家;个体民营和股份制企业占20%,约3000家。由于内地许多地区在进行国营中小企业改制,华东、华南沿海城市民营企业仍在不断涌现,也有不少外资企业准备在沿海城市设热处理加工厂,“十五”后期民营与股份制企业总数仍会继续上升。

, C7 @! R5 }; Z# C8 c8 i* N * Q: `: j6 C7 B

  2.1.2热处理员工总数

5 v! V- h: x2 n Y/ e. I7 y' z7 {! F' `! C+ R

  按全国热处理厂点15000家,每家平均员工25人计,全国员工总数约37万人。其中,企业技术人员比例平均为8%,约37万人;管理人员约9%,约3.3万人。

$ Y! d+ g% r. J ! Z2 Z5 [! m# z! d- g0 p

  2.1.3热处理加热设备总数

& ?* W" P3 Z' o% D % e2 K, W( }; t" m* B# W; N

  按企业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计,反算得出的全国热处理加热设备(以75kW为一标准台)约15万台,装机容量11×106kW。

6 a: |; C, ~8 j$ c; A! D5 E+ T3 X' M( c7 t4 \ + ` U9 p1 D) O. j( P1 D # V, A5 y5 K8 M&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4 01:06 , Processed in 0.1690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