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3|回复: 0

柴油机冒烟原因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4 08: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柴油机在正常工作温度下,其排气烟色应该是无色或淡灰色,所谓无色不是完全无色,不能像汽油机那样无色,而是在无色中伴有淡淡的灰色,这是正常排气烟色。柴油机在怠速时排气烟色可能重一些,在高速、高负荷时也可能重一些,要注意观察正常排气烟色,才能对非正常的排气烟色进行判断和分析。柴油机燃料完全燃烧后,正常颜色一般为淡灰色,负荷工作时为深灰色。柴油机在工作中,会经常出现冒烟现象,柴油机排烟有黑烟、蓝烟、白烟和灰色四种,它们是判断柴油机故障的条件之一,具体分析如下:



8 a4 O: R, K: x

  一、排气冒黑烟(碳烟)黑烟也称碳烟,柴油机排气冒黑烟主要是燃料混合气过浓,可燃混合气形成不良或燃烧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柴油机在高温、高压燃烧条件下,局部缺氧、裂解并脱氢而形成的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固体微小颗粒,是燃烧室内燃料燃烧不完全的表现。由于柴油机是非均质燃烧,燃烧室内各区域的化学反应条件是不一致的,而且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所以黑烟很可能是由许多不同途径生成的。柴油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喷入燃烧室内未燃烧的柴油受高温分解,形成炭黑,排气时随同废气一起排出形成黑色烟雾。黑烟是不完全燃烧产物,是烃燃烧在高温缺氧情况下裂解过程释出并聚合而成的。某些情况下燃油喷射在燃烧室壁面上,形成液态油膜,油膜是最后蒸发的一部分,它的燃烧取决于其蒸发速度和燃料蒸气与氧的混合速度。如果周围气体中氧的浓度太低,或混合的速度不够时,从油膜蒸发的燃料气体将被分解,并产生未燃烃、不完全氧化产物和黑烟。



/ h, d5 I6 b* M5 H0 a

  按照上述定性描述,柴油机燃烧过程中黑烟的生成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成核阶段、单粒阶段、单粒的燃烧消失或附聚成更大絮团。影响其生成的主要原因为:



/ V" ?% K- J' e

  1.活塞环、气缸套等磨损



$ z7 g! _; Z" J% h$ O

  气门、活塞环、气缸套磨损后,引起压缩压力不足以及机油上窜燃烧室,使气缸在压缩行程结束时,混合气混合的正常比例改变,使燃油在无氧条件下燃烧,燃烧过程容易产生积炭,排出的废气形成大量黑色烟雾。



6 T) }& m" A. t- k! Q

  2.燃烧室形状改变



/ o: L8 h& e: y! y

  燃烧室形状因制造质量及长期使用导致技术状况下降,使压缩余缝过大、过小以及活塞位置装错,都会使燃烧室形状和容积改变,从而影响燃油与空气混合质量,使燃油燃烧条件变坏。



3 m w& L G8 `" i3 M- b

  3.喷油器工作不良



, [$ R- p. ?5 F$ [+ R) T& U

  柴油机排气烟度与燃油雾化品质的关系密切,在柴油机喷油过程中,每次喷油临结束时,喷油压力下降,雾化质量差,使液滴直径比主要喷射阶段的油滴大4­—5倍(体积约增大100倍),这些油滴蒸发与燃烧的时间短,周围氧的浓度低,容易产生碳烟。喷油器不雾化、雾化不良或滴油,使燃料不能充分地与气缸内的空气混合,也不能完全燃烧。由喷油器工作不良引起的排黑烟现象在柴油机低速运转时较为明显,因为低速运转时气缸内进气涡流较弱,油滴或油束被气流冲散的可能性减少并且停留的时间较长,更容易形成碳黑排出。



" Y# E6 Q* u9 t! G

  4.供油量过大



8 q: W0 ^3 h' q' x, O4 T

  供油量过大,使进入汽缸内的油量增多,造成油多气少燃油燃烧不完全。另外,工作负荷过重、燃油质量低劣、工作温度过低也会引起排气冒黑烟。



. A) \1 c: Q5 a5 [; G

  柴油机中燃料的高温裂解反应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空间混合燃烧的柴油机中,由于高温气体包围着液态的油滴,造成了有利于裂解反应的条件,因此在燃烧初期产生了大量的碳粒。柴油机在正常燃烧时,在排气门打开以前,燃烧初期所形成的大量碳粒可以基本烧完,排气基本上是无烟的。只是在某些不利工况下,碳粒不能及时燃烧反而团聚吸附,在气缸中和排气过程中形成更大的碳烟粒子或絮团,使排气冒黑烟。



. i3 C; K7 d/ \4 B: g. y9 O

  5.供油提前角调整不当



- _) u) B1 \$ U6 K

  (1)供油提前角过大,燃油过早喷入燃烧室内,由于此时气缸内压力温度较低,燃料不能着火燃烧,当活塞上行,气缸内达到一定压力和温度,可燃混合气燃烧。在直喷式柴油机中,当其它参数不变时,加大喷油提前角可以降低排气烟度。因为加大喷油提前角会使滞燃期加长,使着火前喷入气缸的油量增加,预混合量增加,预混合气增多,加快了燃烧速度,燃烧可较早结束,从而使主燃期的形成碳粒具有较高的温度和高温下停留较多的时间,有利于碳粒氧化消失。然而过早的喷油增加了预混燃料量,使柴油机工作粗暴,燃烧噪音增大,并引起较大的机械负荷,以及较多的黑烟排放。



4 U$ i4 [3 ?' ~. p

  (2)供油提前角过小,喷入汽缸内的燃油过迟,一部分燃料来不及形成可燃混合气就被分离或排出,致使部分在排气管中随废气排出的燃油料受高温分解、燃烧,形成黑烟随废气一同排出。



2 Q% F9 [0 t$ @/ J

  二、排气冒蓝烟



- ^) P6 q$ l Y

  排气冒蓝烟,一般情况下是柴油机使用日久,慢慢开始烧机油引起的,随着蓝色烟雾的加重,烧机油越来越多,就应考虑维修柴油机了。有时燃油中混有水分,或有水分漏入燃烧室中,引起燃烧的改变,柴油机会冒浅蓝色烟。



" x% R3 ~- Q$ a: P- e2 [; N

  影响其生成的主要因素为:



6 i F0 H* i. O9 N+ G% a

  1.空气滤清器阻塞,进气不畅或油缸内油面过高,使进入汽缸内的气量减少,燃油混合气正常比例改变,造成油多气少燃油燃烧不完全,也会引起排气冒蓝烟。



0 m% S: p8 [+ }& ?

  2.油底壳内润滑油加入过多,柴油机运行中润滑油易窜入燃烧室。



) j Q" { T, l# x% B, X R N

  3.长期低负荷(标定功率的40%以下)运转,活塞与缸套之间的间隙过大,使油底壳内润滑油容易窜入燃烧室,与气缸中的燃料混合气混合,改变混合气正常比例,燃烧不完全,引起排气冒蓝烟。



0 a) k9 _2 w0 T7 Y; s0 B

  4.活塞环卡住或磨损过多,弹性不足,安装时活塞环倒角方向装反,使机油进入燃烧室,润滑油燃烧后产生蓝色水气烟雾排出。



( M7 g. ?# }' {

  5.在机体通向气缸盖油道附近的气缸垫烧毁,活塞、气缸套磨损以及活塞环对口等状况将致使润滑油上窜燃烧室,并与燃油混合气一同燃烧。



- {. M, K/ q3 w1 Q( ]: o

  三、排气冒白烟



) n) v* p F% r- e5 N: w* M

  白烟是指排气烟色为白色,它与无色不同,白色是水蒸气的白色,表示排烟中含有水分或含未燃烧的燃油成分。白烟呈液珠状态,和蓝烟相比较直径稍大,一般大于1μm。在光的折射下呈白色,柴油机的白烟是未燃烃(含燃油和润滑油)、水蒸气以及不完全燃烧的中间产物(如含氧碳氢),除水蒸气外,它们也都属于微粒范畴。柴油机在刚起动时或冷机状态时,排气管冒白烟,是因为柴油机气缸内温度低油气蒸发而形成,冬季尤为明显。柴油机在寒冷天气运行时,柴油机温度低,排气管温度也低,有水蒸气排气凝结成水气形成白色排烟,是正常现象。若当柴油机温度正常,排气管温度也正常时,仍然排出白色烟雾,说明柴油机工作不正常,可判断为柴油机故障。影响其生成的主要因素为:



3 M+ X; _2 W7 k2 g9 t" N" c

  1.气缸套有裂纹或气缸垫损坏,随着冷却水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冷却水进入气缸。排气时形成容易形成水雾或水蒸气。



9 T% ~% z$ O+ [4 n; h2 r+ V1 O

  2.喷油器雾化不良,喷油压力过低,有滴油现象。在气缸中燃油混合气不均匀,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未燃烃,排气时容易形成水雾或水蒸气。



+ I1 _3 r( [; X( B2 H3 n6 q y

  3.供油提前角过小。活塞上行至气缸顶前喷入气缸的燃油过少,形成较稀的可燃混合气,过迟的喷油减少了预混燃料量,预混合量减少。预混合气减少,降低了燃烧速度,燃烧结束较晚,燃烧形成大量的水气烟雾。



6 B }# V* m! [2 N. b8 l. Q

  4.燃油中有水份和空气。水和空气随着燃油喷射入气缸形成不均匀燃油混合气,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未燃烃排出机外。



. O& r% T: e5 [# T

  5.活塞、气缸套等磨损严重引起压缩力不足,造成燃烧不完全。



9 L8 W6 A! ^" r7 r* l

  6.柴油机刚启动时,个别气缸内不燃烧(特别是冬天),未燃烧的燃油混合气随其它工作缸的废气排出形成水气烟雾。




7 e0 E" j% m: p. x9 U) ~5 @#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11-16 22:30 , Processed in 0.1282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