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1|回复: 0

影响液压油起泡性和放气性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2 22: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泡沫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液压油在循环使用中机械搅拌作用,另一方面是溶解于油中的空气在压力下降时释出。在常压下,矿物油中所能溶解的空气量约占其体积的8%-11%,空气在润滑油中的溶解量随压力增高而增大,其规律一般按下式表示:
     Ⅴg=ⅤoР
式中:Ⅴg——溶解在油中的空气容积(在大气压力和0℃时);
     Ⅴo——油的容积;
     P——空气压力。
    当降压时,多余的空气以气泡的形式从油中分离出来,使其达到新的平衡。特别是当油量过多,或在高压下的油急剧降压时,起泡情况更为严重。此外,在设备启动期间,运转温度较低,泡沫不易破裂。润滑油中存在某些极性化合物时,生成的泡沫稳定。
    气泡分离的快慢称为空气释放性(简称放气性),如果油品放气性差,空气从油中分离出来就慢,在油中滞留时间长。空气在油中滞留,大大提高了油品的可压缩性,使传动反应迟缓,降低了液压系统的准确性,导致控制系统失灵;在高压下被压缩,在低压下又会突然膨胀,引起机械的强烈振动和噪声加大;降低了油品的密度,增大了油品的粘度,造成液压系统驱动不良,在0℃以下,使得液压装置的启动性能变差;加快了油品氧化的速度,导致生成沉淀,加速机械系统零件的腐蚀和磨损,同时油品本身的使用寿命也将缩短;降低了设备的效率。为了避免以上不良现象,对于液压油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泡性,而且还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气释放性。
    降低油品起泡性的方法,一般是在油品中加入抗泡沫添加剂。目前,广泛应用的抗泡沫剂是二甲基硅油。在液压油中加入抗泡沫剂的作用,并不能预防润滑油的生泡倾向,而只能降低泡沫吸附膜的稳定性,缩短泡沫存在的时间。硅油的表面张力很小,由于表面能量的降低,硅油分子聚集在油与空气的交界面上,这样很容易使气泡膜破裂,所以,硅油的消泡效果好,同时,用量很少、挥发性低、抗氧化性与抗高温性好。但硅油不溶于润滑油,硅油、润滑油的乳状液是一种不稳定体系,很易分层而失去消泡作用。硅油的消泡效果及其持久性,决定于它在润滑油中分散程度的大小。一般说,硅油粒子小于100µm才显示消泡作用,几个微米较稳定。为了提高硅油的分散稳定性,可将硅油配制成溶液,在高速搅拌下(3000-6000r/min)滴加于润滑油中,也可用胶体磨处理等方法,使硅油粒度达1-3µm,甚至0.5µm以下。
    硅油对于提高油品的抗泡性虽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它同时又使油品的空气释放性能严重变差。
影响液压油空气释放(放气)性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基础油的粘度和精制深度
    基础油的空气释放性是随着其粘度的增高而变差的,粘度越大,放气值越大;在相同粘度情况下,精制深度浅的油,比精制深度深的油放气值大。因此,对液压油的基础油要求精制深度要深。
    (2)添加剂
    迄今为止,还未发现任何一种添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放气性,不过,它们的影响程度有区别。抗氧剂对油品的放气性没有影响,硅油及某些降凝剂对放气性影响较大,特别是硅油,甚至零点几个ppm的含量,就会极大影响放气性。
    (3)污染
    油中加入的酸性防锈剂T746,若被强碱物质污染,由于相互作用,生成大量不溶性皂,这些皂类物质增强了气泡的稳定性,使油品的放气性变差。
    改善油品放气性的方法:
    (1)提高基础油的精制深度。芳烃、氮及硫化合物等组分均影响油品的放气性,提高基础油精制深度,就会比较多地除去影响放气性的组分,改善其放气性。
    (2)减少污染。对于可能与碱接触的油品,可考虑不用酸性防锈剂,而用中性或碱性防锈剂。 
   (3)如果使用硅油抗泡剂,加入量尽量少
    (4)使用非硅抗泡剂。非硅抗泡剂对油品放气性的不利影响比硅油抗泡剂小。
    聚丙烯酸酯型非硅抗泡剂T911和T912。两者技术性能比较如下:
    T911的分子量小,在重质油中抗泡性好,在轻质油中差,因此,T911不适合于用作轻质抗泡剂。
    T912的分子量大,在轻质润滑油和重质润滑油中均有较好的抗泡性,但在重质油中分散性不如T911好,因此,T912最适用于轻质润滑油。
     在以轻质油料为基础油的油品中,油品的抗泡性能在一定范围内是随着T912用量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在低温区域时,抗泡效果随着抗泡剂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增加,而在高温区域这种效果就减弱了。
    T912在油品中的消泡持久性也与其用量有关。当用量较大时,在静置贮存试验中,消泡持久性好;用量较低时,前24℃消泡性变差,但在一定的温度下重新搅拌后,其抗泡性能又恢复到调油初期的良好水平。国外进口的非硅抗泡剂Lz889B等也有类似性质。
    T912与T911一样,与大多数添加剂均有良好的配伍性,但与T601(聚乙烯基正丁基醚)、T705(二壬基萘磺酸钡)、T109(烷基水杨酸钙)三种添加剂复合使用时抗泡性差。美国同类非硅抗泡剂Lz889、Lz889A、Lz889B均存在同样问题。因此,在使用T912和T911时,应当避免与T601、T705、T109复合使用,否则,油品的抗泡性差。
    非抗泡剂T912及硅油抗泡剂,都是随着用量的增加,对油品放气值的不利影响也增加,不同的是,T912的影响是逐步增加的,变化比较平缓。而硅油抗泡剂对放气性的不利影响,不但在程度上比非硅抗泡剂大,而且,油料对硅油抗泡剂特别敏感,即使很小的用量,对油料放气性的恶化也相当明显。/ Q: Q, T) Z H7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6-2 13:27 , Processed in 0.0928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