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7|回复: 0

[资讯] 国外三大机床市场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8 13: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汽车工业带动需求</p>
1 a6 J' m* b% h( R% z6 Z- P( D1 i, a; |/ C: e$ Q5 O! c/ o
  一、印度机床市场
2 Z% E. z! C1 _1 z/ i  b; t$ S" g8 c
( N8 \2 p) L' r% v7 x
& d8 V+ L) o: ^7 b' s" i% d5 |  印度人口至2005年止高达11.07亿,约与国内相当,同时印度平均每人国民所得为680美元,为低所得国家,但最近几年来,由于推动经济改革,使得连续十年以上经济成长率超过6%,成为新兴国家中一颗亮眼的明星。$ Y. [9 n- ]' _; y
  y+ `8 o2 h, f7 \: M/ X: w; M

% n9 }4 V) j9 k8 b4 B! p5 @  印度社会兼具先进高科技与传统落后双重特性,就整体产业结构而言,农业仍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1%。工业部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1%,以机械业为最大生产部门,产值约达110亿美元,在工业总产值中占30%左右。印度在发电及化工设备、电器、汽机车、船舶、飞机与其它设备制造方面,大多能自给自足。
4 |0 ~* U7 x* b/ G, C% x9 Y/ {0 M3 Y9 Q$ A' I. a0 Z
( ^& Y6 P( j* p3 q2 m+ R& e
  近年印度服务业快速发展,速度高于其它产业,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50.8%,其中最主要的是信息服务及软件产业,软件出口已经占印度总出口的22%,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a, Y& t7 G0 }% ~7 {$ r, g! ]$ w" X/ ~+ W) f3 ]  n3 G/ N

. g$ n+ O$ z5 ?$ I" K  印度机床市场,有一大部份是由印度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需求,2005年印度机床进口达8.1亿美元,较2004年成长97%,将近一倍。
4 R" h/ a% C$ K1 l& t, P+ S: ~9 M2 x" W( s+ a& [+ @, Q
. }2 c' C* k* K) p7 S5 w" M9 j
  在进口需求中,以2005年为例,综合加工机约占24%,冲、压床约占22%,钻、镗、铣、车螺纹机占14%,三者合计约占印度机床市场的60%,为印度机床进口最重要的四大产品类型。如进一步观察2004年至2005年间各产品的成长情形,磨床以133%的年平均成长率领先其它产品,其次为综合加工机,亦有115%的年平均成长率,此外,印度对于金属切削车床的进口需求,亦有年成长率100%的高成长需求。
( w- O' R0 k8 i  v/ V
. ^; d; E- `  N% I
, l- P6 N6 ^$ f  Z  特殊加工机需求高$ H9 N* U; x2 g5 ^( M" n' |

9 ]: i+ ?$ v7 h1 v- R$ J3 Y( J# z# w  F& x
  二、巴西机床市场0 ]# i3 ?4 W& s2 K- G

# c: W7 d# T& V2 _9 a+ _. _' a7 X# O0 ]% k' T) x* [
  巴西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近1.4亿的劳动力及消费人口,两项因素成为带动未来巴西经济成长最大动力来源。2005年国内生产毛额(GDP)达7,959亿美元,由2004年的第15名跃升至2005年的第11名,平均每人国民所得4,333美元,在全球排名第72位。* X! Z; |$ |5 W$ I
6 u2 E7 x6 o! V8 g* H

0 d* s& Q. i1 N! u/ \  P  2005年巴西的工业产值约为2,837亿美元,产值最高的前五种产业为纺织业、机械设备业、汽车工业、纸张暨纤维业。2005年巴西机械业的营业额达559亿巴币(约243亿美元),较2004年同期成长18.3%,为自199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2005年巴西机械出口金额为86亿美元,较2004年成长25%,创巴西历史新纪猷,主要原因为巴西政府提供出口优惠策略奏效;在进口方面,进口金额为85亿美元,成长24.2%。在国内销售方面,则成长17.8%,以特别设计机器销售成长最高,成长率超过50%;而农业机器设备则受到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业者减少采购影响,销售减少43.6%。
$ C* X- C& ~3 S' a4 W8 T! i
3 L6 c. B3 u* @$ |4 B; E& w
9 B. ~9 L. W3 u2 o  巴西机械公会表示,虽然2005年巴西机械设备销售成长,但对该工业2006年的前景并不乐观,2005年最后一季,巴西机械设备销售开始下降,主要原因为巴币不断升值,影响出口,因为巴西机械出口金额占巴西机械产业产值的37%;此外,巴西机械销售通常以分期付款方式出售,巴西利率偏高将影响其销售。, s" H/ Z# _/ k& l

0 [( Y  T, q% W! f! N" [
/ b1 K: ]- I* C& ?  巴西机床进口需求市场,在2001年达到进口值4.3亿美元的高峰后,2002年受到通货紧缩政策的影响,进口需求缩减至3亿美元,2003年巴西经济成长率仅达0.5%,机床进口需求降低至2.7亿美元的低点,直至2004年开始回升至3.2亿美元,2005年在经济成长和汽机车产业发展的激励下,达到5.1亿美元,超越2001年4.3亿美元的高点。* K* d8 Y) r" K$ S: Z: j2 u0 [( I

+ c$ C  D/ G. o+ J; l! a! G" e0 [4 Q# a7 \
   在2002年至2005年间,机床各业别需求变化趋势中,巴西市场对于特殊加工机的需求成长最高,年平均成长率达54%,其次为金属切削车床的44%,其它如综合加工机亦有37%的年平均成长率,钻、镗、铣、车螺纹机的进口需求亦呈现显著的增加,年成长率达25%。
6 g% n, L& S1 p! p6 {+ J- T
3 p7 S$ L9 C+ {& g; O0 E3 W- N% a3 T  P- T
  进口成长率百分百. _: F8 m6 N+ \5 v5 o6 K( Y

2 i% o! G' r4 F1 G8 T4 S# h" @% M9 L) u8 q' H4 J6 o+ O; A' {- M, L
  三、俄罗斯机床市场$ Z9 C" s2 G! X7 N7 i
, {  e" Z9 v. |9 a. N+ F9 q

; r1 t' e$ N. f' B+ H& \" N6 Y! }  2004年至2005年间全球原油和原物料价格的上扬,为俄罗斯-世界最大产油国和主要资源输出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并迅速成为世界经济的焦点。随着一连串政治和经济改革,加上国际经济情势的转变,致使俄罗斯重回到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强劲的经济成长和快速涌入的资本投资,为俄罗斯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5 j( w& `6 R' S$ N- _$ Y
1 o  E% M9 E% Y8 p2 A$ X: ]5 C9 e7 U& h& L
  2004年和2005年俄罗斯的经济成长率分别为7.2%和6.4%,2005年俄国的经济成长率及投资成长率分别高达6.4%及10.8%,与俄国原先的经济成长预测相差无几。预算盈余、充分偿债、货币币值稳定,使俄国金融持稳,赢得民众的信心;外贸顺差的扩大,使俄国在2006年初,外汇存底超过2017亿美元,仅次于日本、中国、台湾及南韩,居世界第5大外汇存底国家,创下苏联解体后的新纪录。
  m6 N" G% O7 \) p/ |6 E; a- W/ o- M5 M+ P$ R& B, j

/ r  e/ n1 d& j5 E* d) f1 F2 O  预测2006年俄国的经济前景虽较2005年稍差,但大都预测俄国的经济成长率将至少有5.8%-6%,如果国际油价没有大幅下跌,俄国经济将维持2005年的幅度成长,而俄国国内的商业活动将掌握此一趋势成为重要的成长动力,因此,俄国的经济预期将维持稳定。, p9 b; R0 ~& ^3 W/ J6 l) ^7 ]% j

4 v' E- r! `1 V1 b1 u- {, F
  F( e2 D# O& U1 K' M! k; Q  在机床进口需求方面,相较于印度及巴西等国家,俄罗斯机床市场呈现稳定的高度成长趋势,由2000年将近1亿美元成长至2005年的5.7亿美元,年平均成长率高达97.3%。
& c, @0 M8 _+ ]9 B! ]# @) U5 |! j) t+ H- c

. K2 p) L: \( q1 \% V  如就机床各产品别进行分析,2002年至2005年间俄罗斯机床进口需求成长最迅速者,为其它成型机床的进口,年平均成长率高达176%,其次为综合加工机的126%。其中冲、压床亦有71%的年平均成长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6-17 23:55 , Processed in 0.1478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