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2|回复: 0

粉末喷涂中缺陷的分析及解决途径(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0 2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2、粉末上粉率低:- R4 @; w) _) e7 l; \" m6 H2 c
  (1)电压低或无高压是主要原因之一。需调高输出电压或维修高压静发生器。
& Z0 G2 c: F; v  P1 u( a2 l  (2)工件接地不良,挂钩或低层电阻大;如喷第二遍粉时或腻予不导电,都会使低层电阻大。用普通喷枪喷第二遍粉时必须把工件预热到104℃左右,进行热喷,利用热溶吸附的原理。热喷作业还有利于粉末流平,用变色龙喷枪,可以克服低层电阻大的问题,第二遍喷涂可以实现冷喷。它是利用附加板行成喷室恒定静电场的原理实现的。! w% j9 x& h* \% a
  (3)粉末荷电量过大或小也影响上粉率。对环氧型粉末实验结果;当粉末带电电量为1.6微库仑/克时,上粉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电晕放电喷枪只能使粉料带电0.8~0.9微库仑,所以上粉率只达百分之八十五左右。这个数椐说明带电量对上粉率的影响。因此摩擦喷枪不如静电喷枪上粉率高。一般控制电流不须过大,60微库仑左右已够用了,否则荷电量太大,也容易引起过流断电,过大反而容易引起法拉第屏遮效应。一般是荷电量影响上粉率,荷电量小原因,除了不同粉末涂料的自身反电离效应有差别外,主要原因是由于高压静电发生器故障引起,需进行维修,使恢复高压。 (4)气压过大:会抵消静电引力。使付在工件上的粉末被吹掉,降低上粉率。实验结果表明;当输送空气量为3升/秒时,上粉率百分之就九十五左右,而加大气量时,而输粉空气量每增加一升/秒时,则上粉率降低百分之二到三。
& _) j8 e- }0 {% y* `  3、施工时打火这个问题一般不存在了,因为高压静电发生器现在大多装有恒压、恒流保护线路。老式喷枪有着个问题。打火原因如下:
  B2 l) j& X1 N( O8 T  (1)枪与工件距离太近和粉末在静电场内浓度大,超过了极限浓度,是重要原因。
/ `7 |8 u/ ]5 z+ I) X, A1 b  (2)内电阻小,导致电流过大。6 Q) @' t) f8 w! v) _, C0 x& @
  (3)电压太高:实验证明:场强在1kv/cm时,吸附效率已接近饱和。此后场强再增加三倍,涂覆效率只增加百分之三到五。所以电压太高不可取,反而容易引起打火。一般控制在60kv已够用了。
* x% o2 s* L1 ?/ T  4、涂层有缩坑:6 D/ A9 w1 A6 W
  (1)多数情况是由工件表面不撤底引起,有的是压缩空气中含油引起。因为油点明显影响粉层固化时的表面张力。; j) E, V. J, h3 R
  (2)粉末涂料的内在应素如混入了不同厂家或批次的粉粒,引入硅尘,也会影响其固化时表面张力的均匀性,造成缩坑。- f% j. P0 \" `: Q. z% }
  5、涂层有针孔起泡:涂层下面的气体在烘干过程中到达涂层表面,突破界面者为针孔,来不及排除者为气泡。涂层中的气体可以是空气、水蒸气或氢气(镀锌层中带来的)等。根本解决方法是喷涂前彻底排除气体。小量的无法排除的气体,也可用控制烘干和喷涂条件的方法避免产生针孔或气泡。据计算,排除涂层的空气需要26秒,在除膜开始固化前的安全熔融流平段(100~135℃)升温慢些。给予足够的排气时间。或采取工件预热后喷粉的方法,均有效果。
% i+ g! V- `$ D( g  6、涂层有橘皮:产生橘皮的主要原因来自粉末涂料自身的流平性差。施工也有影响,是属次要因素。
. a! D5 t' a7 B: Y  (1)粉末涂料的流平性主要靠加入的流平剂起作用,流平剂一般因具有两种效应,即润湿效益和流平效益:润湿效益应是在粉末处于100℃左右时增加对机材的流平结合,此时表面张力尽量小些。而大于150℃时流平效应其主要作用,粉末的表面张力应尽量大一些,以增加溜平性。流平剂一般含两种以上材料就是这个原因。
/ J9 h# o/ U4 }  H2 x3 [  (2)施工不良也会引起橘皮现象:一次涂层太厚或烘烤升温过快都会导致橘皮明显。一遍涂层厚度以60u左右为宜。另外控制在安全熔融流平段时间长些,均有利于粉末涂层流平。
+ V3 L" M+ I# B# D6 ?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9-28 02:19 , Processed in 0.1673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