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树脂磨具的主要性能 1、树脂磨具的硬度 磨具的硬度是指磨粒在外力作用下从磨破例表面脱落的难易程度。一般而言,硬度高的磨具,磨粒难以脱落,自锐性较差;硬度低的磨具,磨粒容易脱落,自锐性好。由于磨具在磨削时主要是磨粒对工件产生力的相互作用,当磨粒受外力作用后,必然使结合剂同时受到一定的外力作用。因此,磨具硬度是磨粒和结合剂受外力的综合反映,以结合剂把持磨粒从表面脱落的难易作判断。所以,决定磨具硬度主要不是磨粒本身的硬度,而是结合剂把持磨粒的能力。硬度不高的磨粒,可以制成硬度高的磨具;硬度高的磨粒,也可以制成硬度低的磨具。 磨具硬度是衡量磨具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磨具的所有物理机械性能中,它较能正确地反映磨具磨削的性能。目前,国内外测定磨具硬度的方法很多,其中手锥法、机械锥法,喷砂法和洛氏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此外,还有声频法,超声法等测定方法。 根据机械行业标准JB/T 7992—1995《磨具的检查方法》,精度为F36~F150树脂磨具,用喷砂硬度机检验硬度,精度为F180~F1200树脂磨具,用洛氏硬度计检验硬度。 根据国家标准GB/T 2484一1994规定,磨具硬度代号按软至硬顺序分为A、B、C、D、E、F、G、H、J、K、L、M、N、P、Q、R、S、T、Y,共19级。 但是,对于树脂磨具来说,由于本身具有较大的弹性,直接影响到硬度测定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弹性较大的树脂磨具,现行磨具硬度测定方法已不能真实反映出树脂磨具硬度。 2、树脂磨具的菹织 磨具是由磨粒、结合剂、辅助材料和气孔四要素组成,而磨粒是磨具对被加工工件表面起切削作用的主要要素。所谓磨具组织,就是反映在磨具内起主要磨削作用的磨粒分布的疏密程度,也可以说是磨粒在磨具中的体积分布,以磨粒占磨具体积分数来表示,也称为磨粒率。 根据国家标准GB/T 2484—1994规定,磨具组织号按磨粒率从大到小顺序为0~14,其磨具组织号与磨粒率的关系: Vg=2×(31-N) 式中:Vg——磨粒率,%;允差为±1.55%; N——组织号(从0~14或更大)。 磨具组织松紧与磨粒粒度有关。粗粒度磨具,由于磨粒颗粒尺寸大,所占体积分数也大,即磨粒率高,所以一般粗粒度磨具组织比较紧密,组织号在0~5范围内。反之,细粒度磨具,其颗粒尺寸小,表面积大,同样硬度时,所用结合剂量要比粗粒度磨具多,单位体积内磨粒所占体积较少,故组织比较疏松,组织号较大。 树脂磨具组织号的测定方法见机械行业标准JB/T 8339一1996。 3、砂轮的不平衡 砂轮在旋转或运动时,由于本身的质量中心和它的旋转轴中心不相重合,而引起振动,称为砂轮不平衡。振动力的大小,以g(克)来表示,称为不平衡值。砂轮的不平衡分为静不平衡、动不平衡和综合不平衡三类。 (1)静不平衡:是指砂轮的重心与旋转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但位于该中心线的一侧。因此,作静平衡检查时,重的一边停留中心轴线的下面。 (2)动不平衡:是指砂轮重心与旋转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其总重心位于旋转中心线上,因而,砂轮处于静止状态时是平衡的,但是,由于砂轮内部质量分布不匀,旋转时即会产生力偶,这种力偶在砂轮旋转时才发生,使砂轮出现动不平衡。 (3)综合不平衡:是指砂轮同时存在静不平衡和动不平衡。砂轮不平衡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 砂轮的平衡度反映了砂轮内部质量的分布状况,也反映了它在平衡过程中重心位置的变化。凡是具有正确的几何形状,内部质量分布均匀的砂轮,其平衡度也一定是好的;反之,由于砂轮内部质量分布不大均匀,会出现大小不同的不平衡值,这种不平衡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砂轮的回转强度。因此对于砂轮的不平衡值应该严格控制。对砂轮静平衡检查根据国家标准GB/T 2492—1984进行。 砂轮静不平衡值,通常以放置在砂轮周边某一选择位置为使其平衡而补偿的质量来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