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技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7|回复: 0

线性马达在机床上的应用与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2 0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介绍直线电机在高速和超高速加工、超精密加工和异形截面加工等方向的应用。

+ W3 O! L8 r9 F, [' S 4 R6 m+ p! p" ~

  1前言

: A/ C9 n( f; Y0 M% t N9 Q : e! Z4 y( Q, s- k, F

  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度多功能的或专用的微处理器及信号处理器的大量涌现(如DSP),直线电机在机床领域的应用迎来了它的高潮。从1996年的美国芝加哥机床展览会IMTS`96,日本第18届国际机床展览会,到1999年巴黎国际EMO博览会等一系列国际有影响的展览会上,美国的Ingerell milling公司,德国的西门子(IFNI),日本三精公司,美国的Kollmorgen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向人们展示了直流电机应用于各类机床的强大的魅力,这预示着直线电机开辟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 d. j- o. U. S$ P # `& Q2 v# q, P3 T

  2在机床领域的应用

: m5 | d: Y. F5 ?8 J ! Z8 ?; v+ q/ Y2 c+ E4 Y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零件的加工质量而发展起来的高速和超高速加工,现在已成为机床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一个反应灵敏、高速轻便的驱动系统,速度要提高到40-50m/min以上,加减速也要求提高到25-50m/s2,传统的“旋转电机+滚轴丝杠”的传动形式显然是不行的,这是由它自身的弱点决定的,因为中间传动环节的存在首先使刚度降低,弹性变形可使系统的阶次变高,从而系统的鲁棒性降低,伺服性能下降。弹性变形更是数控机床产生机机械谐振的根源。其次中间传动环节的存在,增加了运动体的惯量,使得位移和速度响应变慢。另外诸如间隙死区、摩擦、误差积累等因素,使得这种传统的方式所能达到的最高进给速度为30m/min,加速度仅3m/s2。

/ U5 X/ d; N* c" u$ J5 m! U; j2 V# ] ) y% R$ y7 {8 u, q; f( A: `

  而直流电机直接驱动所具有的优点则恰恰可以弥补传统传动方式的不足,其速度是滚轴丝杆副的30倍;加速度是滚轴丝杆副的10倍,最大可达10g,刚度提高了7倍;另外,直线电机直接驱动工作台,所以无反向工作死区;由于电枢惯量小,所以由其构成的直线伺服系统可以达到较高的频率响应(如100Hz)。

: v) A" @ n, o4 V" I" }9 | K3 g4 g' e: ^

  通过上述的比较,在高速和超高速精密加工中,直线电机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目前,满足机床大推力进给部件要求的主要是交流直线电机,从励磁方式分,可分为永磁(同步)式和感应(异步)式两种。永磁式的次级(定子)是永久磁钢,在机床上应用时,需在机床的床身上铺设永久磁钢,在工作台下部反装着三相通电绕组,形成直线电机的初级(动件)。而感应式初级与永磁式相同,但其次级是用电栅条来代替磁钢,相当于把感应式旋转电机的“鼠笼”沿其圆周展开。

' l, b; x5 B1 o5 Y& k% d: O- i2 r$ Z' T. a3 N

  永磁式直线电机在单位面积推力、功率因数、可控性等方面均要优于感应式,但价格较昂贵,安装调试、防尘等方面均不如感应式。美国Ingersoll铣床公司生产的高速卧式加工中心HVM800的X、Y、Z轴均采用永磁式同步直线电机,最大进给速度为76.2m/min,加速度α=1~1.5g。

) J9 H3 C' d/ u: K+ X 4 C5 _- e0 l: _5 d

  感应式直线电机在性能上已接近于永磁式电机的水平,再加上其自身的优点,所以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应用方面典型例子是德国Ex-cell-o公司开发的XHC240型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三个进给轴均采用Indramat公司的感应式直线电机直接驱动进给部件,快速移动速度最高为60m/min,最大加速度为1g。

/ K6 o. x# ^' ]) s$ c. I4 P: [/ I 4 k$ ?/ v" }4 j7 W0 N; H

  在高速与超高速加工领域中,直线电机除广泛应用于高速铣床、曲轴车床、超精车床、磨床、激光车床等外,现在比较热门的研究是将它应用于高速化的并联机构,即六轴、三轴并联结构机床,通过多根滑动柱塞的伸缩来控制刀具,实现对复杂型面的高速加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开发出了具有新型结构的六滑块机床,它将直线驱动技术应用在该机床的高效铣削中。另外,俄罗斯的Lapik公司和美国的Ingersoll公司等均在这方面开展了研究,并且形成了产品。

& u: c+ p- \2 U6 A6 Q; E# w# I- e$ F ; L6 E* t x# _ - c6 p# |6 i4 m S& d$ Z: u1 H2 N( C& F& O$ K) D: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6-29 03:40 , Processed in 0.0986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