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8|回复: 0

强光离子渗金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3 2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强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可使钨、钼、铬、钛、镍、银、铜、硅等多种金属渗入到普通钢及其他金属中去,并可进行多元共渗,渗入深度可达300μm以上。使金属表面具有耐高温氧化、耐腐蚀、耐磨擦、可焊性等性能。渗钨、钼、铬可使金属零件耐1000℃左右的高温氧化及高温下各种烈性气体的腐蚀。金属模具表面渗入钨、钼、铬后,再应用常规渗碳淬火工艺,可使模具表面形成钨、钼、铬的碳化物,大大加强了表面硬度。渗钛可耐海水腐蚀。渗镍可解决金属零件表面的软钎焊性。金属零件表面渗银、铜,可提高金属表面的导电性等等。金属表面渗不同金属元素后,被渗金属表面便具有了所渗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能。8 N$ ]: H: @% t3 n% X+ p
1 试验装置的结构
1 M$ n0 V0 e, t0 W) D  强光离子渗镀金属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2 K; k& \& Q  G( c+ S2 p, @& B
0904011320466062.bmp ' d' |. \+ F8 B% h% m
1-钟罩 2-阳极 3-偏压环 4-桶形阴极
8 w2 n4 s0 y9 S, o0 [- C" x5-阴极座 6-工件 7-夹具 8-偏压电源' e. B1 Y, W- w
9-高压电源 10-渗镀料 11-上盖板
+ m! ?$ Z9 M2 f( R9 f/ J图1 结构示意图8 f3 V) k% g- a. _* S8 u! w
  主电源输出0~1000V供阴、阳极。配置的偏压电源,输出0~450V,供偏压极。真空室有氩气入口和真空抽气口,阴极座5接主电源负端,阴极2接主电源正端。
- v7 y0 B7 O' ?9 j; j/ |0 T  阴极桶是上端开口,桶的形状可以是圆形、锥形、正方形或异形。桶的上端有开口板,开口板的开口形状可以是圆形或其它形状,开口面积为桶形截面的1/5~1/2。阳极板为圆形,其直径等于偏压环直径。桶截面积等于阳极板面积。阳极距阴极上端开口板之距为30~70mm,偏压环距阴极上端为10~25mm,工件可以与阴极同电位,也可以悬浮或接地。氩气压力为1.33~13.3Pa。
- a% |$ T: p, a7 b: k  先将真空室抽至1.33×10-3Pa,然后通入氩气,氩气压力为1.33~13.33Pa,偏压为200~450V,逐渐增大主电源电压至500~600V,先出现第一次电流突变,产生辉光。然后继续加大主电源电压至600~800V,出现第二次电流突变。第二次电流突变以后,主电源电压加至适当值,使桶形阴极内温度达800~1200℃。基体为普通钢,工件温度控制在800~1050℃。第二次电流突变以后,桶形阴极四周的渗镀料在高温离子区中迅速溅射出金属原子。渗镀料金属原子在高能离子区中又被电离成金属离子。渗料金属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渗入到工件表层。/ t  w: d! v$ o1 f0 z2 ]( d/ m& @; S
2 放电特性  S- Z8 ^  A8 L  j# u
  直流辉光放电已为大家所熟悉,其结构是在真空管内放置两块平行板,分别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真空管内充氩气压力为2.6Pa,辉光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中曲线Ⅰ所示。这种放电特性只出现一次电流突变,一次电流突变后,放电由正常辉光放电向异常辉光放电转化。其实验数据见表1。由表1可见,在给定条件下,直流电压为1000V时,放电电流只有10mA。5 E6 ?) w; S: a4 W
0904011320549751.bmp
9 N( [- d% r4 U( D6 YⅠ-辉光放电特性 Ⅱ-强光放电特性9 q  z. i; C/ w0 v; D/ m+ p
图2 辉光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图
  e  t" b/ O, `/ I0 k2 [表1 实验数据" m: t! W* \7 H4 P5 V8 H; [1 B
U/V7 Q7 ~5 L' I' }# N+ j2 l
I/mA9 N/ \# Q' w+ C  d( j
 
8 U$ J: [$ O5 n5 R) W3 g550. i7 U: |- o2 M5 W* p. ~( q
4.0
$ b% u% O8 @  c# c' O3 m; C(1)氩气压力=2.6Pa
: Y! P: ]# j6 `6 t(2)阴阳级板距离=7cm
: Q7 ^! h* z+ @# @- ](3)阴阳极板直径=13cm0 I4 O% j8 N' _/ ^2 W7 `  j
560
! i. N, M  o* z8 [* J1 y3 r8 r4.0
7 K2 {2 t  g; r& c0 l% Y! k600& S" k- @, R. O8 \+ X) G/ l
5.0
# v9 R2 d* A- I' h; j6 G1 D+ X" b2 {640
+ s; n1 j9 p" s- |" A6.04 e- Q4 Y6 k  w2 ^( ?; k
700
6 C+ d# W# e" o( B9 R- Q  H% U9 ]7.0, M. \! W6 G% F: e
750
" ]4 h, {- w8 R6 l8.0
$ N" D, y) e" u; ~& h  T800) Y; U% s6 Y$ E5 N
8.6
2 o8 x. }4 g# L) d  A% \) e4 {" z900
, H- W& k# c0 g1 l+ {  j9.2: g3 Z/ i7 v5 q1 y
1000
' s0 O' O. s' J. @+ \0 [, ]10.01 }! L' y8 J# j* C+ H: M; D: y3 E
  在相同的氩气压力2.6Pa的情况下,强光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中曲线Ⅱ所示,(这种放电特性曲线在开始初级阶段与曲线Ⅰ相同),均产生一次电流突变。但一次电流突变之后,在辉光放电阶段又产生了二次电流突变。二次电流放电后,放电电流增加几百倍,其实验数据见表2。在给定条件下,直流电压为560V时,放电电流为3900mA。由此可见,桶形阴极的放电电流远远大于平板式二极辉光放电电流。二次电流突变之后,随着直流电压的增加,放电电流增加,桶形阴极内出现了耀眼的强光,此阶段的放电我们称为“强光放电”。在强光放电条件下,渗料、工件的温度迅速升高到1000℃左右,由渗料产生出的渗料金属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渗入到工件内部。
. h8 |2 N4 L8 l+ A表2 实验数据- F. p2 L4 ?2 W% @. X
U/V
# J, S  O9 a! a. u  xI/mA
( {4 a/ q  m1 Q 
4 P, T2 n/ ]4 N540; Y) K/ n* ~, E7 }/ v+ ^
10.0! M8 D) F! m, B' O+ j
(1)氩气压力=2.6Pa
1 d$ z- e) P7 t2 J: {! c(2)阴阳级板距离=7cm: `7 r4 {0 ~; a5 L
(3)阴阳极板直径=13cm: ~  [8 ?" p# e1 a: d
562
, J& j1 X0 H& u- v4 ]15.0/ u1 v3 j) R9 |5 {) l6 j( Y; H
569
- o& g8 y' j) O3 Q17.5& r) g, f2 G4 D' {) B
570
9 p- g, n# Q5 ^5 X18.0
8 H! H; _: p$ o  k589
; @, j: Z0 r8 x5 }# E20.0
) h9 M3 L# @. x' ^: Y) d7 m439
# j# U, d9 R7 W8 s2 s3200.0
% _: a: x. ]: {3 h478$ H! q& u* A9 e1 p( t, N
3210.0
, l% B1 H- v" A479
5 `/ U% n! D* c0 ^& F, Z3220.0) r8 E+ G9 [5 A/ L5 c( A
487
3 n; a/ s- B: x# v( e3500.0
8 @4 A5 ]( f7 F8 N512
' F; B) U2 L: t4 D7 a6 O, l; c3700.0
6 J% S+ p- x+ O, m* v; C& z5604 a3 d( s  }# a0 W! ]& i
3900.0
) Y8 b+ }3 U( a: S% M( {. B% |  图3为45号钢渗钼的金相照片,工件温度为1050℃,渗镀时间为3h。本装置在给定条件下,氩原子首先被电离成为氩离子,氩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轰击桶形阴极和渗料,产生二次电子和金属原子。
6 @6 z. ~: [3 R: v2 t9 L# { 0904011321087871.bmp
1 a4 J  D* V  Y; @) }图3 45号钢渗钼的金相照片
8 Q* `8 H6 \3 I: j- z0 M0 Y  金属原子在氩离子的碰撞下产生金属离子,同时二次电子与氩原子相撞又产生更多的氩离子,氩离子轰击渗料又产生更多的二次电子和金属离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放电。在阴极桶内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和各种离子。由于渗料是丝状的,表面积大,大量渗料原子被溅射出来,继而在放电电场内形成了大量的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渗入工件。在桶形阴极内,不是单纯的气体放电,而是以氩离子、金属离子、电子等共同参与的放电。这种放电形式导致了离子的“雪崩”,产生了放电电流突变。强光放电由两次击穿叠加而成,第一次击穿产生在阳极与上开口板之间。第二次击穿产生在阴极桶内。第二次击穿后,放电电流产生突变。选择相同的工艺参数,如氩气压力,阴极电压与偏压极电压等。两种放电特性有很大的区别。
4 {/ z6 ^. M1 ~4 j# \0 t  强光放电,使渗丝和工件温度迅速提高1000℃以上,观察到桶形阴极内出现了耀眼的白光,所以称之为“强光”。由光强度计测量,“强光”比“辉光”的光强度增加14倍以上。由光电高温计测量,“强光”的温度低于“弧光”的温度,而“强光”的温度高于“辉光”的温度。
7 q# K& s- Q2 O; k# g" m  在桶形阴极内,由于螺旋状渗料丝的温度增加,说明丝状渗料的电子发射能力明显增加。在高温下,阴极表面的电子发射率用Je表示。
* N4 v. r: s2 o7 v1 `( P6 @8 l  则:Je=AT2e-(eφ/KT)(A/cm2)+ f! k0 f7 B4 Z# a+ E6 y3 {- z
式中:A为发射常数,K为玻耳兹曼常数,eφ为逸出功,T为阴极温度。由公式可见,阴极电子发射率Je与阴极温度的平方成正比。1 _& R* j. Q! R: f) e5 Z" H" x6 ?" [
  这些发射电子在未与其它粒子发生碰撞之前,将不改变其运动方向。由于桶形阴极内均为负电位,当电子与桶壁接触之前因受到斥力而改变方向。当折向另一方向时,与桶壁接触之前又受到斥力,电子则又折向另一方向。电子在桶形阴极内来回摆动若干次之后,最终由上开口飞向阳极。电子在桶内摆动的过程大大加长了电子在桶内运动的路程,相应增加了与其它粒子相撞的机会,这就使在桶形阴极内的大量氩离子电离。同时由于氩离子溅射丝状渗料的作用,金属原子被溅射到桶形阴极内。这些电子、氩离子又与金属原子相撞,从而产生大量的金属离子。在这个半封闭的系统中,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了离子的“雪崩”,使大量金属离子参与了放电过程。由于金属离子质量比较大,在等离子区中获得了一定的能量,向工件移动,最后渗入工件。
% H/ l7 n7 C2 e* t3 结束语6 l$ T4 @8 t  v
  强光离子渗金属,是利用“二次放电”将渗料金属离子渗入到钢基体表面。可以在稀薄气体中将工件升到高温状态,为金属离子渗入到普通钢基体表面提供了有利条件。【MechNet】, Q9 P9 \8 l1 v% u
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4-11 00:44 , Processed in 0.14273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