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8|回复: 0

H13钢压铸模具的表面改性(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08: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国内有色金属压铸模具普遍采用H13热作模具钢。所谓热作模具是指对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的金属或合金进行塑性变形的和对液态的有色金属压制成型制造零部件的模具。    2 h: U! T$ `7 P
    作为有色金属的压铸模具用钢一般应具有下述条件:(1)具有较高的淬透性,热处理时可采用冷却强度较小的介质和具有较小的热处理变形;(2)具有高的抗热裂性和耐热疲劳抗力,使模具经受激冷激热不易形成裂纹以及形成的裂纹不易扩展,避免模具失效;(3)具有高的抗热软化能力和抗高温磨损能力,使模具保持一定的高温强度和尺寸稳定性;(4)具有高的抗液态金属的粘焊(soldering)和化学冲蚀损伤,国内以熔化液态金属的熔损来表征。要达到这些兼具高温强度和高韧度要求,又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和抗磨损能力,主要由钢的化学成分决定,一般采用中碳含量(0.35~0.45%)和含Cr、W、Mo和V等合金元素,合金元素总量在6~25%范围。    4 Q3 R0 T$ r/ e! x3 `1 j
    在美国,热作模具钢分为三种:铬热作模具钢、钨热作模具钢和钼热作模具钢,全部以H命名。分别为H10~H19,H21~H26,和H42、H43。用于Al合金压铸模的钢种,目前很普遍采用H13钢,它属于第一种。国内钢号为4Cr5MoSiVl。以前国内采用较多的3Cr2W8V钢的热疲劳性和韧度显得不足。    : g- N' b) X" F* c
    H13钢的含碳量在0.5%以下。美国AISI H13,UNS T20813, ASTMA681(最新版)的H13钢和FED QQ-T-570的H13的含碳量都规定为(0.32~0.45)%, 是所有H13钢中含碳量范围最宽的。我国GB/T1299和YB/T094中4Cr5MoSiV1和SM4Cr5MoSiV1钢号的含碳量为(0.32~0.42)%和(0.32~0.45)%。德国DIN17350  X40CrMoV5-1和WNr1. 2344钢的含碳量为(0.37~0.43)%,含碳范围较窄。北美压铸协会标准NADCA 207-90中对中高级H13钢的含碳量规定为(0.37~0.42)%。   ! \& l: q! L/ K; |+ U, K7 [
    铬和其他碳化物形成元素一起提供给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和好的抗软化能力,所以该钢在空冷条件下能够淬硬。在6 barN2气体真空处理条件下可淬透直径为160mm。但铬的加入会增加碳化物的不均匀程度,致使钢中会出现亚稳定的共晶碳化物,这种碳化物现在国内一般可用高碳铬轴承钢相关标准予以评定。铬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材料的热强度,但对韧度不利。材料中增加钼和钨,有人提出,(1/2W+Mo)的量至1%以上时,会使材料500℃以上进行回火时仍获得较高硬度,并具有二次硬化能力。H13钢的二次硬化能力不很明显。提高V的含量,如V的量由0.4%(SKD6,相当于H11)提高至1%,使H13钢(SKD61)的热强度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同时V也增加水冲洗抗力,实际上是提高水浸侵蚀磨损抗力(erosive wear)。   4 n2 u/ C5 a& g& @
    另外,钢中加入W、Mo、V、Nb等形成M6C和MC型碳化物的元素,能对奥氏体晶粒细化,也使溶入奥氏体后在回火过程中产生二次硬化效果。对Cr的加入形成的碳化物为M23C?6型,其在1100℃奥氏体化时基本上溶解完了,(全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是1160℃),这将决定H13钢的最佳奥氏体化温度处于1020~1080℃范围内。   " N: N9 l2 L2 V2 r4 c' h; M
    含Cr热作模具钢的含Si量都在0.80~1.20%,只有H19钢含Si量为0.20~0.50%。钢中增加Si的量除了固溶强化影响外,它能改进钢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直至800℃(1475℉)。但Si有损于韧度提高。现在H13钢的发展正在向低Si高Mo的第二阶段进行,(发展第一阶段是提高H13钢的材质和热处理水平)。人们已逐渐认识到低Si的效果主要有:减轻材料的偏析,改善宏观组织均匀程度;减少凝固时液/固界面上成分过冷,改善结晶的微观组织和奥氏体晶粒细化;提高钢的韧度以及抗热裂能力和减低高温疲劳裂纹扩展速度以及高温蠕变裂纹扩展速率;延缓钢的贝氏体转变。同时增加Mo的量至3%左右,日本低Si高Mo的SKD61的成分范围为:C(0.30~0.40%)、Si(0.05~0.30)、Cr(4.9~5.5%)、Mo(2.0~3.5%)和V(0.50~1.20%)。相应低Si高Mo的德国钢号为1.2367,其成分为C 0.40%, Si 0.40%,Cr 4.95%, Mo3.0%和V0.9%。 Mo的量提高至3.0%,则使钢的淬透性提高,防止奥氏体晶界碳化物的析出和延缓贝氏体转变;提高回火抗力和韧度;提高高温强度和高温蠕变强度;提高抗热裂能力。关于延缓贝氏体转变,有资料报导:对610×203×500mm的H13模块经3 bar(约3atm)气淬后心部和表面的贝氏体量达70%和40%, 而对低Si高MoSKD61钢相应仅有2%和1%[7]。这对模具使用寿命提高十分有利。我国的一种新型热作模具钢3Cr3Mo3VNb的Mo量也为3%(范围为2.70~3.20%),Si的量为≤0.60%, 其性能优良的一个原因也应归咎于低的Si高Mo的。   5 d5 J; U- I7 ^; J$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11-15 11:24 , Processed in 0.1384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