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3|回复: 0

塑料注射成型熔接痕、发脆缺陷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09: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熔接痕缺陷分析

! m: H* j+ m; r! W$ U2 P* X 6 L: F- A& i @+ F% b# G" H

  熔融塑料在型腔中由于遇到嵌件、孔洞、流速不连贯的区域、充模料流中断的区域而以多股形式汇合时以及发生浇口喷射充模时,因不能完全融合而产生线状的熔接痕。熔接痕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制品的机械强度。克服熔接痕的办法与减少制品凹陷的方法基本相同。

. M4 I# ]( ^, h9 `0 p$ U5 I& _% ~% W) w

  一设备方面:塑化不良,熔体温度不均,可延长模塑周期,使塑化更完全,必要时更换塑化容量大的机器。

/ |. J4 b' g, b/ d" W' R 7 G: t! ?: \0 D0 a" G

  二模具方面

?) h* s; r( M9 o 9 T2 E, n' o C+ L+ c6 e, n

  (1)模具温度过低,应适当提高模具温度或有目的地提高熔接缝处的局部温度。

7 r' e p- \: Q ( K4 T, ]7 \7 A7 y1 r) T- m5 G

  (2)流道细小、过狭或过浅,冷料井小。应增加流道的尺寸,提高流道效率,同时增加冷料井的容积。

" O) s. W0 w% A* \' e8 `" u ! i$ u; y2 L8 I6 s8 |& P

  (3)扩大或缩小浇口截面,改变浇口位置。浇口开设要尽量避免熔体在嵌件、孔洞的周围流动。发生喷射充模的浇口要设法修正、迁移或加挡块缓冲。尽量不用或少用多浇口。

5 h: ~) E8 P8 H1 Q: u/ w 5 U( y+ Z# |0 d7 ~# q8 g# o3 e

  (4)排气不良或没有排气孔。应开设、扩张或疏通排气通道,其中包括利用镶件、顶针缝隙排气。

$ w8 e. \9 w9 r0 C) b" c6 \) l 3 u2 @9 f5 A. I7 r. G

  三工艺方面

( ~6 P6 z4 T( U1 t/ V4 E/ G 1 h: D* b. N' D2 ?

  (1)提高注射压力,延长注射时间。

" V4 j9 c: c0 v6 e$ e8 F2 X" y* W . ?) `% u* M; i

  (2)调好注射速度:高速可使熔料来不及降温就到达汇合处,低速可让型腔内的空气有时间排出。

8 _3 \ z! M9 j m4 _& x" F0 v# x Q

  (3)调好机筒和喷嘴的温度:温度高塑料的黏度小,流态通畅,熔接痕变细;温度低,减少气态物质的分解。

- v3 a# E- B; S% `9 i% A 4 A* K* {( |4 _" d

  (4)脱模剂应尽量少用,特别是含硅脱模剂,否则会使料流不能融合。

' p) M- ~) e: F% N! M+ H/ B. {+ M 3 k7 A5 C% o1 x, M

  (5)降低合模力,以利排气。

y7 i& I" s# Q2 z1 G# j- K2 s1 O A) W5 w% t, g1 c5 G/ ~" R3 F

  (6)提高螺杆转速,使塑料黏度下降;增加背压压力,使塑料密度提高。

4 x8 `/ d/ U# n# |9 j 0 E( U+ x U) d7 ?- N: V9 V+ D% B

  四原料方面

8 V8 d' g/ c8 b9 | $ X. I3 }) S& Q: w

  (1)原料应干燥并尽量减少配方中的液体添加剂。

c* U: `8 a8 s5 h R0 g7 H4 u. b2 y, @: H. F

  (2)对流动性差或热敏性高的塑料适当添加润滑剂及稳定剂,必要时改用流动性好的或耐热性高的塑料。

' k+ L- Y, v9 B% V3 I7 y. Z ! L% C7 z% `. r1 R3 T! G1 S6 l

  五制品设计方面

& j/ l- s( F h6 @9 W/ v. x) l/ } @ d4 L: }( V) H' m2 Q

  (1)壁厚小,应加厚制件以免过早固化。

) N4 p9 e+ f0 Z) C) G* A! c & o' M4 \4 N1 n$ e+ I6 k

  (2)嵌件位置不当,应以调整。

$ V0 y7 T9 J7 { ) y5 g4 S* b) M2 l) u* D

  发脆缺陷分析

" M h. o+ Z, J) Y. O Q 9 ^& A7 v# v+ U

  制品发脆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内应力造成的。造成制品发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 A2 a! X* h6 U0 U0 P* U% O; E5 j+ l $ |2 f/ L" L S; x3 n

  一设备方面

1 E2 U5 }/ t: Y# E% r2 ^/ ]9 g9 D

  (1)机筒内有死角或障碍物,容易促进熔料降解。

0 R+ l. _3 _) A% v! E5 S$ v ) L; V8 m+ F- u2 `) i V

  (2)机器塑化容量太小,塑料在机筒内塑化不充分;机器塑化容量太大,塑料在机筒内受热和受剪切作用的时间过长,塑料容易老化,使制品变脆。

9 z/ S# @$ y3 k3 h - s& G! d' ]' n @0 O' l ~ c7 y

  (3)顶出装置倾斜或不平衡,顶干截面积小或分布不当。

2 n1 n- V% m: z9 O; D& r0 s1 } " x8 }" `* l: j& |! F1 o

  二模具方面

# k9 ^( F" m7 W ) H2 V& L( p+ p7 m

  (1)浇口太小,应考虑调整浇口尺寸或增设辅助浇口。

7 B$ v! x5 l ~ ' \+ ~, `5 u2 m: t3 S

  (2)分流道太小或配置不当,应尽量安排得平衡合理或增加分流道尺寸。

8 ~- a' O w4 h/ j' s& G% \ : t5 T( I) H, ?& {+ _

  (3)模具结构不良造成注塑周期反常。

9 _, Q; [+ z) b+ I% ]5 t 8 k; P% l- ?* w/ X

  三工艺方面

4 F& s, E* F/ O8 f4 q' _6 S7 i/ l" @

  (1)机筒、喷嘴温度太低,调高它。如果物料容易降解,则应提高机筒、喷嘴的温度。

5 f: h3 e+ D& T7 Q5 e / q2 |) }+ v1 {' _) Y9 p% L" D" q

  (2)降低螺杆预塑背压压力和转速,使料稍为疏松,并减少塑料因剪切过热而造成的降解。

$ X3 V' o! Q" Y2 q4 g; x J 7 h3 m! y! l) ^

  (3)模温太高,脱模困难;模温太低,塑料过早冷却,熔接缝融合不良,容易开裂,特别是高熔点塑料如聚碳酸酯等更是如此。

" R7 b* h- L) A6 N9 \ ; T! d, \8 {! e

  (4)型腔型芯要有适当的脱模斜度。型芯难脱模时,要提高型腔温度,缩短冷却时间;型腔难脱时,要降低型腔温度,延长冷却时间。

2 {" Z; D4 a, W/ ~) B( K 5 j k' ]+ _1 q9 a, Q

  (5)尽量少用金属嵌件,象聚苯乙烯这类脆性的冷热比容大的塑料,更不能加入嵌件注塑。

+ e, X% b$ J: C( s1 b g4 o7 u( d X1 K- P: E

  四原料方面

2 ^, ^3 m8 f3 \9 k: E, U y: x, p6 Z7 m; m9 w

  (1)原料混有其它杂质或掺杂了不适当的或过量的溶剂或其它添加剂时。

6 H8 V# u, l7 {8 B3 l8 L . z. ~, a. |# E$ R

  (2)有些塑料如ABS等,在受潮状况下加热会与水汽发生催化裂化反应,使制件发生大的应变。

5 ]" o) }! S" w& k7 k6 K' u7 x3 {- k

  (3)塑料再生次数太多或再生料含量太高,或在机筒内加热时间太长,都会促使制件脆裂。

3 f ]: s" k% N* s ) }: N4 ]" B3 z" g) G, |5 }" Z8 c

  (4)塑料本身质量不佳,例如分子量分布大,含有刚性分子链等不均匀结构的成分占有量过大;或受其它塑料掺杂污染、不良添加剂污染、灰尘杂质污染等也是造成发脆的原因。

# `; u/ {: t5 s4 l6 X9 J 2 u6 {2 Q i4 X8 b' w4 ]& p8 M2 b+ {

  五制品设计方面

3 @. y; q$ M. j& O- \: B 6 M7 o' u6 N' ^* ~3 }" M

  (1)制品带有容易出现应力开裂的尖角、缺口或厚度相差很大的部位。

% e* Y9 o& F! \' j0 u) _ 7 U" k% `: K# ^' x

  (2)制品设计太薄或镂空太多。 【MechNet】

6 i" e) q+ G) U, H: W & L+ H/ [5 e( B+ q3 N1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9-28 11:21 , Processed in 0.1416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