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7|回复: 0

提高加工效率:增加切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10: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从提高加工效率的角度来考虑,增加切深恐怕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方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实验表明,切削深度一旦等于进给的10倍,再增加切深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将极小。而如果是提高切削速度,改变切削速度会使刀具耐用度以近两倍的速度变化;如果改变进给,也可使刀具耐用度有大致相等的改变。

) o/ ^/ K- @5 e R. x5 d5 J: @* a

  因此,在我们大批量生产模式的毛坯还不能实现所谓“净尺寸化”的时候,提高切深是既能实现高效率的生产节拍,又不致使刀具费用大幅度上升的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我在肯纳大学讲课的时候,分析过一组加工数据,应该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 l6 v- v3 ]5 z2 v9 Z9 `1 {6 E- z% @% p: ~/ L8 p% l

  那个例子是使用切削速度Vc=152m/min,进给f=0.254mm/r,切削深度ap=2.54mm的规范,分3次走刀加工一个零件,该刀具的耐用度为10min。第一个方案是维持切削速度Vc=152m/min和进给f=0.254mm/r,将切削深度ap提高到3.81mm,也就是将3次走刀减少到2次走刀,结果是刀具耐用度减少到8min,即刀具的时间耐用度降低20%。但这个方案是金属去除率增加50%,也就是说原来30秒钟干的活,现在只需要20秒钟,原来10分钟的刀具耐用度干20个活,现在8分钟耐用度24个活,刀具的件数耐用度提高了20%。我们可以说是提高了50%的加工效率,和20%的刀具耐用度。

5 K) A6 b( `9 I ; f, w; z+ X! V% z( x! O/ J: e

  第二个方案是维持切削速度Vc=152m/min,把进给和切深同时提高:提高进给到f=0.38mm/r,提高切削深度到ap=3.8mm(也是2次走刀),这时加工效率大大提高(金属去除率增加100%),但耐用度减小60%,即刀具的时间耐用度下降到4min。也就是说原来30秒钟干的活,现在只需要15秒钟,原来10分钟的刀具耐用度干20个活,现在4分钟耐用度16个活(下降20%),如果不考虑机床开动的费率,这似乎不尽理想。

& o- L+ ?6 M& b( ?! b' u; H1 p, r Y4 \7 ^

  第三个方案是在提高进给和切削深度的同时,适当降低切削速度。我们在使用第二个方案的进给和切深(进给f=0.38mm/r,切削深度ap=3.8mm,也是2次走刀)的情况下,把切削速度调整到Vc=107m/min。这时的加工效率比原来的有所增加,金属去除率增加70%,也就是说原来30秒钟干的活,现在只需要17.65秒钟。而刀具的时间耐用度不变,依然为10min。也就是说原来10分钟耐用度干20个活,现在10分钟耐用度可以干34个活。我们可以说是提高了70%的加工效率,和70%的刀具耐用度。

g, A8 e& U" Q9 C* p * M7 `5 a- ?9 M* N" V* P9 Y$ i

  第四个方案是在提高进给和切削深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切削速度,以维持原有生产节拍。这个方案的切削规范是:切削速度Vc=70m/min,进给f=0.38mm,切削深度ap=3.8mm(2次走刀)。此时的材料去除率比原始方案增加3%,应该说基本没有变化,但刀具的时间耐用度17min,即耐用度增加70%。 从这几个改进方案来看,我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二个方案和第三个方案。

$ d4 e6 Z4 l+ m$ F" ]& W8 ?2 i. ^, y" C: e- g

  第二个方案提高了加工效率,尤其适合那些生产任务特别繁忙的企业。它可以100%的提高加工效率,又使刀具成本不致上升太多。 第三个方案在适度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刀具耐用度,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也许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方案。

3 l! p' x% q/ b1 |: ]+ Q: I: V' \ 7 _# S+ |; _2 I( J

  当然要增加切深,还需要看刀具本身的承载能力。对于可转位刀具来说,切削力通过刀片传递给刀体(或许中间还有刀垫或其它元件),再由刀体传递给机床。在相当多的场合,刀片由于脆性相对较大,常常成为力传递过程中最容易受到破坏的一个环节。因此,应该选择在承受切削力方向上尺寸较大的刀片或结构,立装刀片应该比较合适。同时要考虑刀片与刀体的结合方式,尤其在使用所谓“双面刀片”时更是如此。【MechNet】

! H5 A) u, _+ x" G3 t2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10 09:43 , Processed in 0.13258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