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3.5.3.3 两种选材结果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性能的比较: $ W# P7 ]7 Q, \
% N& Q. d! ], D6 ]6 H (1)化学成分比较
8 X8 \- M. |, ^/ ^, y+ [' p* A: d" W6 F1 V5 M
用TIG—R40打底时(如二层),其焊缝金属C、Cr含量比母材降低较大,但由于熔合比作用,焊缝金属中的C、Cr、Ni、W、V等仍比焊缝熔敷金属高(如焊缝中W0.32%,Cr降低为5.58%);焊缝金属中含H量也特别低。 8 \$ r5 W- S6 N* W, S- ]
# |6 h- e3 C: @) q1 G 用20MVW—IG打底时,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与母材相近;(W增至0.44%) i9 F( F3 q) Z" }& m) q) P
9 Z0 `" U' l2 V: }) L, e
(2)金相组织比较
1 t% k4 F$ L5 ]7 g8 s* q
. E A6 @; L% s3 I" J 用TIG—R40打底:回火后焊缝根部是回火索氏体+铁素体+少量碳化物组织
/ U' z; a3 E) d! L* m- m0 X/ T
$ \: B, i7 P- a \" a }; W 用20MVW—IG打底:回火后焊缝根部为有位向回火索氏体斗少量铁素体 , Y6 ~; `* N f1 m# k' R7 f
+ y+ V/ l+ a5 T D (3)焊接接头常温力学性能比较
( h5 V$ F( d; k! U7 c! y6 N- Q. m- y
①两种焊丝打底的接头其бb均高于母材的бb;低匹配бb比母材高30MPa,等强匹配高61MPa,即等强匹配的бb>低匹配的бb。
( G8 N1 R! T k* O, q8 P
5 r" M% n) S9 I. B8 \9 D" C ②低匹配的塑性指标(δs、ψ冷弯角)高于等强匹配。
1 D q6 n" A; F2 Q1 a
, e4 P4 M- N2 v/ o ③冲击韧性αk值,低匹配低于等强匹配,对抗断裂不利。这是由于低匹配时,焊缝金属合金含量低,易形成块状铁素体所致。 & g' s( b* Z& _. B! h1 d
4 c6 h" T& O) h- x1 J ④两种匹配法采用小线能量多层多道焊比采用大线能量多层单道焊时,其焊缝金属的αk高;但HAZαk值与母材相近。其原因为多层多道焊缝金属,HAZ组织为有位向回火索氏体,而多层单道焊有明显的柱状晶,随低熔点杂质富集的影响不同而不同。 / _6 F# J+ T' Y! O0 F2 b5 |
$ z7 U# q3 G2 M (4)高温短时力学性能比较(550℃试验) . V% l( A' T; ^0 A" c' d
* [! K, d1 {- u6 k
①两种匹配的接头бb均小于母材的бb;侣匹配低52MPa,等强匹配低20MPa。即从保证接头高温强度来看,等强匹配优于低匹配。
* H4 B8 _8 _1 F l, d; s r: j5 S
1 ~" b. X" Q, P2 j5 s; z ②塑性指标(δs、ψ)均低于母材。低匹配比母材低(以δs为例)9%,等强匹配低11%。即从高温塑性看,低匹配优于等强匹配。
1 G4 y$ }. S; k5 P7 L5 P' f* B. b% M8 o
3.6 焊后冷却
5 p5 `+ k5 _, G( D& J8 ^+ Z: i, W3 w+ l, l9 L1 f( e2 o \8 ?
3.6.1 要严格控制焊后冷却温度,确保焊缝组织充分转变为马氏体,只有这样才能在回火过程中获得具有良好性能的索氏体组织。这是F12钢焊接的独特要求。
/ Q. A% a3 Z1 c. U2 g6 w. r! ^6 y( ^
3.6.2 F12钢不允许焊后立即升温回火,因为在焊接过程中奥氏体尚未完全转变为马氏体,焊后如立即升温回火,碳化物将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同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如前所述,这种组织很脆,对接头性能十分不利。 $ J6 z) l. \. v9 Y
$ _( {" g/ d# y1 L- g" W! [0 W0 ] 3.6.3 F12钢也不允许焊后冷却到室温再进行升温回火热处理,这是因为有产生裂纹的严重危险。其原因是:
9 o+ }6 W0 o4 g- v2 ^# Y
% U+ u, ~ C& ?' w# s) m+ \: j1 v 3.6.3.1 在室温下,焊缝中的残余奥氏体将继续转变为马氏体,当保持时间在24~72h范围内,转变尤为强烈,这便使得焊接接头进一步变硬,变脆,组织应力进一步升高。
O. g3 G2 n k" X7 A3 c/ p( `$ @& s
$ c3 I) K2 q& Q: E 3.6.3.2 此钢经空淬后,常温塑性相当低(δ=4.2%)。
- U) v3 u3 W5 x; ]
6 a7 m4 P5 h2 g. u- F2 U 3.6.3.3 由于长时间H的逐渐析集,在焊缝的局部将产生较大的氢(分)压。 & t5 _4 ^8 z' C+ i
; m4 \) N! H/ H8 K 3.6.4 焊后冷却的温度及保持时间
6 E7 C# n% D& W
5 ?3 c0 }5 c# [0 F& \! v. X( r; t 据资料及国内外规程、经验,—般应将F12焊缝冷却至100~150℃,保温(恒温)1~2h(厚壁大径管可按1分/mm•×壁厚进行恒温,但不得少于30分钟,等奥氏体组织转变成马氏体后,立即开始焊后热处理。 1 z$ |7 }9 W( K* V7 `
& j Q8 y9 C+ S, ^2 e 3.6.5 对于薄壁小径管《如疏水、排气等管》焊口,由于径小、壁薄,刚性小,热应力也小。因此,可以让焊口焊后冷却至室温再进行回火热处理。但是其焊接和热处理之间的间隙时间不能超过24h,否则可能产生裂纹。
% m5 q: X/ B' \3 ^8 X$ u# u6 `
& x s8 |' n. Z W; J/ v 3.7 焊接坡口型式 0 T9 R) A- W$ ?1 `2 R1 a0 p
~. w) b+ U- F1 x+ f: M. s 对于厚壁大径管常用坡口有两种:双V型及U型。 8 W& B7 e, G+ `( I: X6 M$ y* _7 p
" O* @; ~0 k+ A2 `
3.7.1 双V型坡口
# a0 ]( B' h- t( s- e
' w% U8 H8 t. t+ J 优点:坡口现场加工比较容易,只要焊接操作得当能确保质量。
" a# t4 F- W+ Q4 z, `9 i/ k. R. k0 t& V$ P- U
缺点:双V型坡口下半部空间较狭窄,根部及下半部焊接时焊条摆动困难,易产生夹沟现象,导致焊缝夹渣或出现熔化不良现象;坡口填充金属相对较多。 ! X$ C8 q- v0 m, Z+ ]2 m. E! r9 p o
; p0 x7 V* X1 k2 K3 ~& T 3.7.2 U型坡口
" Q* N/ ^' l, m/ Y: U: X7 ^+ v0 R* ~* Y& O5 s/ c! ]5 A1 o
优点:坡口底部较宽,便于运条,有利于底部熔化良好,有效地提高了接头质量;坡口填充金属相应较少,有利于节约焊材和降低焊工劳动强度。 * p1 t! D3 V- A, x& _' A
. p- l8 C' I8 k& t& z, ?
缺点:加工稍麻烦 1 ~" w- R6 B$ h- i- J* r
: A1 g. E) P& m1 }; ]+ g+ C
3.8 焊接规范
: G6 d$ L* p/ a) M$ S
+ _7 {; |5 |2 v1 x: s1 l3 B7 \4 V 3.8.1 F12钢厚壁件焊接时,综上所述应采用小规范多道多层焊,焊接线能量控制在23000J/cm,t8/5控制在75秒左右。 & U; `& i' x) I/ W
. v. O w% R2 f0 E% Q, j3 f 3.8.2 多道多层焊除了如前所述有利于接头的韧性,同时,这种小规范焊接也有效地控制了焊接接头的峰值温度,对防止和减小热影响区软化层<带)有利。
' v5 k5 l2 c R- z( H' ?, Q. ^8 t# }, g
3.8.3 多道多层焊接时,每道焊缝的厚度不大于所用焊条直径的(1~1.5)倍,宽度不大于所用焊条直径的2~3倍。 K) C- F, C5 k2 c" r# g; T
( L7 }" R! m% ]7 Y 3.8.4 F12钢不同规格焊条焊接许用电流范围 8 u- ]; n I8 n. z0 l
& m# ?6 t% S/ P- m. {2 [ l 3.9焊后热处理 ( N$ Y0 f0 D9 K g1 y
& l4 k0 T0 D$ y! [ |% E1 } 3.9.1 Ft2焊后必须进行热处理:
! j8 Q6 [: I2 } R9 M: y& i% L5 s4 L D! L$ {- Q0 z% |) `
3.9.1.1 F12焊后状态硬度极高(HB550~600),必须进行高温回火硬度才能降到安全范围(HB≤350)之内。 * v8 C- I! y. k; D0 F- r* ^9 L
" A& H6 r$ M$ _7 a
3.9.1.2 F12焊后组织为高硬度的马氏体+贝氏体+少量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经过热处理,马氏体才能转变为性能优良的索氏体。
2 ^$ X2 D- s% R; v. D* l0 p4 b3 g( i: f7 `, p- e' K0 j
3.9.1.3 只有经热处理才能消除或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热应力+组织应力+附加应力),并有效去除焊缝中的氢,以避免冷裂纹。
" ~ ~) w3 y8 L$ I; W5 g+ M
0 e1 l& |( K" s" r2 T5 M4 f 3.9.2 F12热处理规范
- ^& U( p) ^7 D$ ?" _
* Z$ ]% \$ F" R4 ]7 v7 K# Z) s/ w 3.9.2.1 760~780℃(英闰720~760℃)高温回火,恒温时间决定了马氏体转变为索氏体的过程。国内F12钢焊后高温回火工艺规范。 " E5 a$ X) d* G# @7 e+ u
' g: {+ I! S) W1 @! J7 _ 3.9.2.2英国(babcock)的规定恒温时间 # k1 ^5 _) o; R+ D r, j
$ P* O0 H9 j+ R5 K
2.5min/mm壁厚,但最少不得少于60分钟。
) ~4 e8 f# q6 ~/ ^2 i& t7 A6 m8 r) e8 W; W. L
3.9.3 回火温度要适当(760~780~C)(英国720~760~C)。 + F3 ?( w7 T1 `% a8 [9 w
$ i' k7 n2 u- b# ?7 X 3.9.3.1 回火温度过低,回火效果不显著,利于防止冷裂纹。 / ~, v% D! h' V1 ?
- B- M6 c8 R" b' C! I 3.9.3.2 (1)回火温度增高有利于防止冷裂纹(≤800℃)
$ K+ V; L4 Q. ^
" S3 w8 a, z1 D0 }" j' o$ U8 { (2)回火温度过高焊接接头软化带加剧,对接头强度影响极大。
7 H+ e( h+ c) ~$ a9 M, {; l6 [+ j$ o A
(3)回火温度若超过ACl(840℃),则奥氏体再次形成,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重新淬硬。
' ~1 R2 A, v) b* m
7 r- m% b% x5 E2 k. f1 \ 3.9.4 回火恒温时间应充分
3 ^& k/ E- G+ ?4 k: s {8 N# X. s! \& h8 x) l8 G1 y4 O) _% i- V- Z+ z8 S
F12焊后状态的组织一般为马氏体+贝厌体,在回火时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马氏体、贝氏体(尤其是贝氏体)才能完成转变,否则接头的塑性、韧性难以达到要求。 # W" C* g# Z9 L7 r
$ r) ?) b6 y! H$ t 3.9.5 加热及冷却速度及恒温要求 2 m7 U7 N& a2 E9 q
7 P/ J; y% ~) c: D: A# E8 } 原则上要保证管子内外壁,上下部及加热区范围内温度均匀,温度梯度不能过大,(国内焊规50℃)。恒温时,英国规定,焊缝两侧离焊缝中心2.5√rt的表面温度不得低于热处理温度的1/2。
0 _, y4 {! u: ?3 p/ _: P0 d" c' K1 O! o% \, c; r# j1 E
(r-管子内半径,t-壁厚) / h7 |; E2 v& A$ I: J8 \2 S$ J
! q8 q3 O0 w" j2 T6 @ p9 @1 H 一般情况下视壁厚,加热速度为1.5℃/分钟~3℃/分,壁越厚速度应越慢;冷却速度2℃/分~4℃/分。 ' c* n" K, e5 {* `/ l
8 z# r. i' T9 V1 t. d( B- n! Q0 r 冷却时300℃以下可包扎自冷。 ! O) \' X( i) q' c$ C
" \; F) Y( U0 I& j! w4 [6 {
目的:防止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 / b+ U' r, ]. d% m
( }( _9 H1 g/ V# I5 r) j9 s O
4 F12钢焊接及热处理工艺
- X* |+ x/ h; b, _* R: j8 g) s: R: w* W; }) W
4.1 焊接方法:薄壁小管全氩;厚壁大径管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因为F12(F11)含铬量高达12%,除非加焊剂,否则无法用氧一乙炔焰焊接。 ; X" ^! e8 Q/ C
$ ^0 b& J6 g2 T+ x9 a* R 4.2 坡口:为尽量减少填充金属δ≥20mm宜采用双V或U型坡口。薄壁小管可采用V型坡口。 0 V, y, j& O, f0 _
, E2 x3 }2 Q; o; ^0 O 4.3 管子切断及坡口加工:用等离子切割或机械加工方法。因为含Cr量高,无法进行氧—乙炔焰切割。 , [) I: g( o+ i0 `6 q' h
; a9 G: z8 g$ W" @! r& |0 ]7 S 4.4 预热,奥氏体法400~450℃;马氏体法230~300℃,层温控制≤300℃。
% [( ~4 ~- H! A0 ^' u( Z' {- R) [& R u0 f
4.5 小规范多道多层焊。根部采用Ø2.5mm焊条,δ≤25.4mm范围内采用Ø3.2mm焊条,δ>25.4mm可采用Ø4mm焊条。
: J5 e k) F8 n% X& m6 g
5 [3 y' K3 \3 R 4.6 选择合适的焊丝和焊条。低匹配(等强匹配),控制焊缝中的含C量。 / w8 \$ V; n+ o- y
5 D3 U$ C) ]/ T7 _; V1 _* S2 s4 r 4.7 严格控制焊后冷却温度,冷却至100~150℃,确保焊缝组织充分转变为马氏体。
# J+ C( ~, F. D. F* |" }8 h; ^2 S- C# R9 _8 s
4.8 严格按规范进行焊后热处理,这是确保焊接质量的一个关键工序。 $ L4 U' w5 O. R) Y9 L9 @4 m
! B0 f% _& l7 H% G 4.9 预热及热处理应用电加热法(远红外线加热,中频加热),并自动记录预热、焊接及热处理曲线。 . ~% C1 E5 `4 ~2 g, O
0 l2 c5 y4 N, T g7 ]) C
4.10 认真做好焊接时根部前两层焊道的内部充氩保护工作。
( t( f# V3 p7 {+ q0 e- {2 _
# J! q+ h3 \ s) v% h4 T0 Q 4.11 焊后检验3个100%即100%外观检查,100%磁粉探伤,100%超声波探伤(小管100%射线检查)。 " L' _$ }# S, ~0 W @
/ f" d/ O$ }5 g& _; M$ b5 v7 T
4.12 热处理后硬度检查:按工艺曲线,并有自动记录,可不检查,为自检或保险可要求,HB≤350;另外可作5%表面金相,应无裂纹,过烧及马氏体组织,无严重影响机械性能尤其是冲击韧性的各种组织。 0 M% S$ X# _- u) m& g)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