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1.拉深模间隙
拉深模凸、凹模间隙过小时,使拉深力增大,从而使材料内应力增大,甚至在拉深时可能产生拉深件破裂。但当间隙过大时,在壁部易产生皱纹。
拉深模在确定其凸、凹模间隙的方向时,主要应正确选定最后一次拉深的间隙方向,在中间拉深工序中,间隙的方向是任意的。而最后一次拉深的间隙方向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当拉深件要求外形尺寸正确时,间隙应由缩小凸模取得 ,当拉深件要求内形尺寸正确时,间隙应由扩大凹模取得。
矩形件拉深时,由于材料在拐角部分变厚较多,拐角部分的间隙应较直边部分间隙大0.1t(t——拉深件材料厚度)。
拉深时,凸模与凹模间每侧的间隙Z/2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tmax——材料的最大厚度(mm); K——系数,见表1; t——材料的公称厚度(mm)。
表1 拉深模间隙系数K . g/ `; r7 @5 x
; j* @0 r+ x t, n/ y + e' D, ^$ A1 z. ^4 Y# h" V6 ^# k- W# L; i1 y" B% N5 D0 D- L2 a g" o4 v" `0 G8 ~5 S9 Q6 t9 p5 `4 k6 d+ G w5 E% a- b! M, Z1 m/ W+ j7 n( A5 U( q |; e$ y! c4 M0 i, Y* _4 S! ~3 R% I# {/ e; V0 C4 K( }1 K( q& i( _% A4 h* B/ X* x; o+ ?/ h3 J6 X; \6 N3 g, s4 S( o& b0 J: r; {& x' q) {* _0 m# A. o. c L) r% Q( `' z2 j$ M1 ]. S! b" q' m! ~% F* f' p) S% d. Y, a8 o0 _/ a; L3 }/ ^- n; U! E4 `, j0 F z0 i, D h3 z+ c& ^- d+ g5 L7 V, w% J0 b2 V, y& A' W7 \0 w" z0 a5 @$ x7 q% E1 ~1 d- f; Y: G0 n9 f, E4 l T+ w% W2 S4 |2 f3 i) g; {) A# G; z4 l/ J* r+ H- I% ^9 d* r! K0 a4 ]8 _0 S. E* I# m) K a- k3 X. O) f' Y8 g- O+ U0 |( s1 O; w: r8 I4 g5 y5 \% M4 c) Z* c& ^5 Q2 ~) G
材料厚度t (mm) |
一 般 精 度 |
较精密拉深 |
精密拉深 |
一次拉深 |
多次拉深 |
<0.4 |
0.07~0.09 |
0.08~0.10 |
0.04~0.05 |
0~0.04 |
≥0.4~1.2 |
0.08~0.10 |
0.10~0.14 |
0.05~0.06 |
≥1.2~3 |
0.10~0.12 |
0.14~0.16 |
0.07~0.09 |
≥3 |
0.12~0.14 |
0.16~0.20 |
0.08~0.10 |
注:1).对于强度高的材料,K取较小值。
2).精度要求高的拉深件,建议最后一道采用拉深系数m=0.9~0.95的整形拉深。
2.圆角半径
凸模圆角半径增大,可减低拉深系数极限值,应该避免小的圆角半径。过小的圆角半径显然将拉加拉应力,使得危险剖面处材料发生很大的变薄,在后续拉深工序中,该变薄部分将转移到侧壁上,同时承受切向压缩,因而导致形成具有小折痕的明显的环形圈。
凹模圆角半径对拉深力和变形情况有明显的影响。增大凹模圆角半径,不仅降低了拉深力,而且由于危险剖面的应力数值降低,增加了在一次拉深中可能的拉深深度,亦即可以减低拉深系数的极限值。但过大的圆角半径,将会减少毛坯在压料圈下的面积,因而当毛料外缘离开压料圈的平面部分后,可能导致发生皱折。
多道拉深的凸模圆角半径,第一道可取与凹模半径相同的数值,以后各道可取工件直径减小值的一半。末道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值,决定于工件要求,如果工件要求的圆角半径小时,需增加整形模,整小圆角。 拉深凹模的圆角半径
式中 d0——坯料直径或上一次拉深件直径(mm);
d——本次拉深件直径(mm);
t——材料厚度(mm)。
3.压料筋
复杂曲面零件拉深时,为控制坯料的流动,根据拉深件的需要增加或减少压料面上各部位的进料阻力,需要在模具上设置压料筋。 & S' {6 }# C' _* |5 Y4 w( G'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