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在我单位生产中遇到一个关键零件如图1所示,该零件圆度、尺寸精度及粗糙度要求较高,特别是两孔同轴度要求≤f0.01,更增加加工难度。而我单位设备比较简陋,无高精度孔加工设备,只能在C630车床上想办法,在这过程中走了相当长的弯路,最终找到一种简易、切实可行的方法,满足了零件设计要求。 3 z5 M: d. x0 h) k8 a1 B2 {# x7 ?
一、浮动镗刀加工
, N! Z) T. E. X0 @" G1.将零件固定在拖板上,主轴夹紧刀杆先粗镗f48内孔,因为两孔跨距较大且孔径较小,宜采用调头18Mm镗削,加工工艺方法如下:①先加工基准面M与两孔的中心连线平行,在镗削前找正工艺基准M与大拖板平行,平行度≤0.01mm/m,镗削D1孔;②D1孔镗削完毕后调头,同样找正工艺基准M,平行度≤0.01mm/m,然后移动中拖板找正D1内孔,跳动不大于0.005,镗削D2孔,以上两孔均留加工余量ap=0.03~0.06mm。
* Y" U5 f6 e4 b3 h, V2. 浮动镗刀精镗(图2所示),由于它能自动补偿由刀具安装误差、机床主轴偏差而造成的加工误差,因此能达到尺寸精度及粗糙度要求,但它无法纠正孔的直线度误差及位置误差。由于零件孔较长、零件材料为灰铸铁,材质不均,并且两孔中间断开,检测两孔的同轴度公差很不稳定,零件的合格率一直很低,同轴度一般在f0.02~f0.10之间,不能满足图纸要求。
+ q) s! H" m/ @& V$ `; K+ g$ @- Y2 w
图1 零件图
' N* p9 {( ?1 z2 f3 k8 Z: `2 N5 E1 浮动镗刀加工
1) 将零件固定在拖板上,主轴夹紧刀杆先粗镗f48内孔,因为两孔跨距较大且孔径较小,宜采用调头18Mm镗削,加工工艺方法如下:①先加工基准面M与两孔的中心连线平行,在镗削前找正工艺基准M与大拖板平行,平行度≤0.01mm/m,镗削D1孔;②D1孔镗削完毕后调头,同样找正工艺基准M,平行度≤0.01mm/m,然后移动中拖板找正D1内孔,跳动不大于0.005,镗削D2孔,以上两孔均留加工余量ap=0.03~0.06mm。
2) 浮动镗刀精镗(图2所示),由于它能自动补偿由刀具安装误差、机床主轴偏差而造成的加工误差,因此能达到尺寸精度及粗糙度要求,但它无法纠正孔的直线度误差及位置误差。由于零件孔较长、零件材料为灰铸铁,材质不均,并且两孔中间断开,检测两孔的同轴度公差很不稳定,零件的合格率一直很低,同轴度一般在f0.02~f0.10之间,不能满足图纸要求。
# D! F- H/ C. n* ^
- d$ G. o, y' r$ d% T图2 浮动镗刀加工法 5 Q7 S m6 ?. d- y1 R
2 脉冲研磨
按图3所示自制一套研磨工具,仍然在C630车床上加工,主轴夹紧工件旋转,研磨工具固定在拖板上,电机通过偏心轮5带动研磨滑轴3作脉冲运动,该方法较好地保证了孔的尺寸精度及粗糙度,但因两孔中间断开,研磨头无法连续工作,仍然无法纠正镗孔时产生的两孔同轴度的偏差,我们曾考虑将两断孔整体铸造,一体研磨,加工后将中间多余部分去掉,但这很容易产生新的应力变形,使同轴度发生变化。 / a3 Z, A; ~: a
( T/ }4 z/ C0 a4 w
1.研磨头 2.万向节 3.滑轴 4.联接杆 5.偏心轮 6.轴、轴套 图3 脉冲研磨法 2 o, @5 g/ P$ k! D! ?) d; c
3 轴套调节法
1) 零件左孔仍然按上述研磨法加工,以达到较高的尺寸精度及粗糙度要求,零件右孔按图4所示镶一壁厚为5mm 轴套(见图5,因零件尺寸所限无法增加轴套壁厚),该轴套经过磨削,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及粗糙度满足要求,轴套与零件之间留0.1~0.5mm间隙,轴套上下前后采用8只螺栓调节,通过螺栓调整两孔的同轴度,此方法非常烦琐效率低,因为仅8个支点支撑,轴套很容易因螺栓上的作用力产生微变形,产生圆度误差,而且调完之后同轴度易改变。
( W5 a( R+ U) V+ |/ N J, z3 H1 Z" n7 T# p" y* N" h
图4 轴套螺栓调节法
( J# |/ ^4 }2 p% g+ n$ N2 w5 m) N' f7 d% l" M4 ~1 y
图5 轴套图 / W' u6 g0 E. b- h1 r" ?$ U0 P
2) 在这之后我们采取了一种新的方法,去掉螺栓,将轴套(图5)与零件的间隙增加到0.4~0.5mm,在轴套与零件之间填充509强力胶与铸铁末的混合物,该胶属双组份混合固化胶,不会因挥发而产生间隙,该胶耐水、耐油、耐晒、耐酸碱及具备防腐功能,并能耐低温-60℃,耐高温90~140℃,粘结强度:铜钢材类平粘14~26MPa,铜钢类套管接16~32MPa。将混合物从螺纹孔注射进去,均匀地分布在轴套四周。常温下2~6h固化,此方法的优缺点如下:
适用于同轴度要求高的零件加工; 用于同轴孔系中跨距较大的孔; 适用于中、小批量零件加工; 可以极大地消除机床系统误差; 辅助时间较长,不适用大批量加工。
% A& i g% G B$ |- L' [; L) r9 Z7 P9 X& x! l; l# {- O( F
图6 轴套填胶法 7 z+ q( X- y% S+ b
3) 同轴度误差分析设计芯轴时,严格控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0.005,保证芯轴外圆尺寸公差、圆度、粗糙度要求高于零件内孔精度要求,芯轴与D1和D2孔的配合无间隙或间隙很小。该方法消除了零件重复定位误差,减少了机床丝杆间隙、刀具刚度等引起的误差,能够很好地保证左右两孔的同轴度。
4 结束语
此方法的关键在于芯轴与左孔及轴套的配合间隙,以及芯轴本身的精度,相比而言控制这些精度较容易,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稳定、成品率高。只要严格控制好配合间隙及芯轴的精度,成功率接近100%。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在简陋设备条件下保证两孔同轴的加工问题。
$ M6 v- J/ j" m, m8 `4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