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5|回复: 0

CAE技术:模具设计的一把利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8 09: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在挤压模具及工艺设计中的应用8 Z6 v( d2 v% v# n
在体积成形工艺虚拟试模中,用得比较多的是Deform软件,Deform是一套基於有限元的工艺仿真系统,用於分析金属成形及其相关工业的各种成形工艺。通过在电脑上类比整个加工过程,指导工程师和设计人员设计模具,减少昂贵的现场试模成本,从而提高工模具设计效率,降低生产和材料成本,缩短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周期。锻造、拉深、挤压、轧制、旋压等多种塑性成形工艺都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虚拟试模,并且还可以进行模具应力、弹性变形及破损分析。
, k+ ^/ t2 C( {2 C1 V6 T在挤压工艺模具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CAE仿真技术实现挤压工艺的制定以及关键模具尺寸的设计。图1至图3是某产品的正挤、正反复合挤、反挤工艺的模拟计算结果。通过运用CAE技术对原有工艺及模具进行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q2 T2 G- Q+ n6 x3 f 20089119161733005.jpg & g  P, P$ h7 C# f3 J
图1 正挤模拟过程结束时的等效应变
5 e- K% N. n" V  I) {$ }) g 20089119165575906.jpg
- ~+ q6 w6 y2 n! V图2 正反复合挤结束时的等效应力分布
2 G( m+ b( z$ h9 R" h3 Q 20089119171024482.jpg
4 \; G$ y; y8 Z) a  Q+ I图3 反挤结束时的等效应变应力分布图在冲模设计中的应用( y4 s$ o' `( Z
在板料成形虚拟试模中,Dynaform用得较多。Dynaform方便易用且包含许多自动功能,可以方便地解决最复杂的成形问题。Dynaform包含完整的CAD、前处理功能、分析功能及後处理功能。Dynaform支持Windows、LINUX及UNIX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功能齐全且价格低廉的解决方案。运用CAE技术模拟冲压成形过程来指导模具设计,可以大大节省试模成本,提高模具设计质量。" y1 X# F! C* {2 F2 t5 Z
在冲模设计中,同样可以借助CAE仿真技术实现对工艺及模具结构的改进与优化。图4为利用冲压工艺生产的某飞机零件。如图5所示,通过对原有成形工艺的CAE仿真可以发现,材料局部区域没有充分拉伸,而另外的区域却严重减薄,导致成形件出现明显品质问题。
2 L( U3 l8 C) v! l 20089119175096481.jpg
- _. X1 y8 U9 R) L% P) T图4 飞机零件模具示意图
5 e& V  Z% s3 d1 { 20089119175715731.jpg 2 i( {' W6 k) Z7 c- E; v1 _' F
图5 初试设计的冲压缺陷针对这些成形缺陷,通过修改模具结构,在适当位置布置拉延筋改变局部材料流动,从而使材料流动趋於均匀,消除了成形缺陷。图6和图7就是修改模具结构後的分析结果,基本上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
3 z  ^) D/ c0 _7 w' W7 E 20089119182446564.jpg
6 q# {$ X7 _. i7 a- M  D图6最终设计的产品减薄率% x: f4 l. W8 J/ W/ A4 A
20089119183460382.jpg $ W. [) q. E5 ~+ L
图7成形极限图利用Dynaform软件虚拟试模,能大大降低模具设计开发过程中的试模时间与费用。它能预测板料在成形过程中的成形性能,如拉裂、起皱、减薄、压痕及回弹现象,从而对模具设计提供指导。: Z( W9 h9 g5 [6 e! H4 N
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3 X4 H; ~" x1 O+ f8 q+ ~0 x" ?
在注塑CAE技术中,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Moldflow公司的MPI(Moldflow Plastics Insight)。该软件可以模拟整个注塑成型过程,优化制件设计、模具设计和注塑成型过程,进行塑料流动模拟和热塑性塑料填充和保压过程模拟。同时可以优化最佳浇口位置,进行成型参数优化和流道平衡等,甚至还可以模拟压力控制和体积控制的气体辅助注塑成型过程。
+ M" L6 Q: z) l在注塑模具设计中,同样可以借助CAE仿真技术实现对工艺及模具结构的改进与优化。图8至图10是CAE技术在指导塑料产品和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图8是产品的初始设计,通过CAE仿真技术计算产品Z方向的变形量为18.8mm,通过调整工艺和模具结构,变形量能降低3mm,始终很难明显的降低变形量。最後通过更改产品的设计,变形量得到了明显的降低,更改产品後,Z方向的最大变形量为7.1mm,这样的结果用户基本上能够接受。图9是更改後的产品结构图,在产品的背面增加了肋条。图10、图11是产品更改前後的变形量。$ \' j2 X) E% C2 `& K) J* ^
20089119191514553.jpg 20089119191916399.jpg 1 J* _  c# ?1 v- G) _$ o+ _* m! E& O
图8产品的初始设计 图9产品更改後的设计
2 X4 N/ R7 i+ T' ~+ p9 K* m 20089119194231414.jpg 20089119194681542.jpg $ C* @+ ^+ c  ~
图10初始产品的变形量图 图11产品更改後的变形量
! g5 u1 n7 s. P% I; e: g- Y; b文章关键词: CAE技术、模具设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12-24 01:23 , Processed in 0.1437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