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3|回复: 0

PRO/E在大型钢结构三维设计中的应用(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8 09: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2)工艺拆分,即产品主管应结合厂内的工艺生产条件,进一步明确钢结构分/节段类型,并对各分/节段的横向和纵向进行板单元拆分及优化。" b2 l3 \! g0 H# A, f
  (3)制订出图计划,计划中应包含详细图纸目录、相关责任人及交图期。9 p5 S- _7 s( A( \: K9 X8 t" U% W
  (4)通用件规划,主要对在各分/节段间通用的零部件进行分类统计。
! f& k, t3 M+ v* t7 y$ h# K! a  3.1.2钢结构产品三维框架模型的方案设计
7 W  \9 x; u' ~; d+ W; `/ d  在PRO/E软件平台下,由于钢结构产品的三维框架模型实质上是一个自顶向下由装配件和骨架两类文件通过一定层次和一系列虚拟装配关系组装起来的模型树,因此相应框架设计方案应主要包括装配树结构设计、骨架设计和装配关系设计三部分。
1 l9 v' v* m& c8 w* T6 ?& U" u  第一:产品框架模型树结构设计。
; H* E# w- X3 ^1 K5 ]& h1 d  在大型钢结构产品的装配树结构设计环节,主装配结构通常为产品→分/节段→单元件三个装配级,骨架应分别布局于这三级装配组件下;同时结合产品的具体工艺及生产组织等特点,主装配结构可作适当调整。
: d9 P' y+ D+ w6 Y! r- k* P! i" ?  第二:产品框架模型骨架设计。( \% N% I! ^3 |. M* Y4 ?  ?
  在装配树结构设计完成后,首先应根据骨架的布局及联系和自顶向下的思路明确各装配级骨架之间的继承方案,保证骨架对整个产品模型具有足够的控制能力,然后针对典型骨架进行建模方案的总体规划,最后分别对各具体骨架的建模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 u+ h/ q3 `! s# ~% f' _  第三:产品框架模型树装配关系设计。
& N+ [+ S9 F" ~2 P- m: u  为确保产品框架模型结构紧凑,应按照以下规则进行装配关系设计:
4 K  a' _. `* P" G# [6 e: F5 I  c  (1)按缺省装配、坐标系对齐装配、正装配(指三对装配面均对齐)和反装配(指两对装配面匹配、一对装配面对齐)顺序依次选用装配类型;
9 L$ T9 z  D3 `" Q3 L- \  (2)装配特征优先参考骨架;
- z# a8 S$ g' K: h3 H% F  (3)根据零部件(在斜轴侧视角下)独立显示时结构侧可见的原则确定与上级装配体的正反装配关系。
( X( m# C9 |# E+ Q  3.1.3钢结构产品三维框架模型设计
. G+ P& c% B- p  产品框架模型的方案设计完成后,可进行框架模型的三维设计,通常相对完整的框架设计依次可分为以下两个主要流程:7 R5 v* `* O% K( X4 u  F% B3 u
  (1)架构产品顶级装配,依次包括创建产品总装配体、创建并编辑产品的纵、横向总骨架、创建并装配产品的各分/节段装配件;
0 Q+ f- a! P, Y4 Y  (2)对各分/节段进行框架设计,依次包括在分/节段下创建并编辑分/节段骨架、创建并装配各横纵向单元件以及在各单元件下创建并编辑相应骨架。
) u- Y) O# G- L; x* N3 ?, \  对于复杂产品,在保证对产品有效控制力度的前提下,可对分/节段以下框架设计任务进行并行设计分工,以缩短设计周期并有助于设计人员平稳进入设计角色。4 f$ @  [( T0 Q: I: ~
  3.2大型钢结构产品三维实体模型构造
! {1 t2 V( [# T( s, {  根据大型钢结构产品零件特征简单而装配结构关系复杂的特点,分/节段三维实体建模应遵循以下规则:
: ~0 S' s- g6 Z  S: R8 ?  F  (1)缺省装配和骨架参照优先:即对新创建的零部件尽可能采用缺省装配,以降低装配难度;零件的实体特征设计及装配尽可能参照骨架,以保证骨架对模型自顶向下的有效控制。* f' C. \9 _; p) x
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3 23:55 , Processed in 0.1474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