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4|回复: 0

黑孔化直接电镀挑战传统化学镀铜工艺(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0 22: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4)黑孔液的储藏温度为2~40℃;, o6 m# S7 w; x) f. y* t
  (5)在基材上,如聚酰亚胺、聚酯、聚四氟乙烯等,采用两次黑孔化处理,其工艺流程如下:
+ k/ }- ^9 N$ S7 `( m/ C  清洁整孔→水洗→吸干→黑孔→吸干→冷风吹→热风烘干→清洁整孔→水洗→吸干→黑孔→吸干→冷风吹→热风烘干→中检→微蚀Ⅰ→微蚀Ⅱ→水洗→防氧化→水洗→烘干
1 m9 H2 a& c3 Z  四、质量检查方法
# a5 }6 ^- }9 I. H5 D* P" s8 L3 p  直接电镀质量的优劣,就是要分析和研究黑孔化溶液的涂层的导电性和电镀铜的沉积速度。涂层的导电性强弱与导电层的微观结构相关,又同导电层的厚度和基板的厚度有关,前处理后,电镀铜之前对印制板之间的电阻值进行检测,因为它的测试数据可以反映直接电镀程序所形成的导电层质量状态,以便更有把握控制镀铜加厚工序的工艺参数;同时还能在短时间内镀铜后直观通孔铜的覆盖率来反映直接电镀性能的优劣。' R% H, X( s! \3 n# z  y) x9 _
  可以制定或采用下列方法进行检测:* s5 T3 T9 o# P) y7 i
  4.1直接电镀层品质检验
1 P+ G5 X$ Q- ]( a& j8 O& F  (1)按照工艺要求制定“测试板”几何尺寸,根据双面板孔径分布的状态和孔径大小,选择适当的孔数量,按照黑孔化工艺流程进行,不经镀铜直接清水洗、烘干,用仪器测定“测试板”两面的孔电阻值的大小。评定方法为:从完成黑孔化工艺制程的印制板中随机抽取3-5块,不经镀铜,用仪器测定印制板两面的孔电阻大小:阻值≤50Ω为合格;阻值>50Ω需检查各项控制指标,并且要进行调整。
  T$ ]! D; ^; c* F3 r  (2)从完成直接电镀制程的印制板中随机抽取三块或五块经正常电镀前处理后进行全板电镀(时间5分钟),然后取出清洗,再对孔电镀效果进行观察。如果孔内表面覆盖着铜,属于合格,如有空洞,即需对各控制工艺参数进行适当调整。
+ E* ]! P) N- t2 Q; ^) b  (3)用电阻测试经验判断法:因为各种型号的生产板几何尺寸大小各不相同,孔径、孔数量也不相同,经过直接电镀处理后两面的电阻在一定的范围波动。为此,需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生产经验,更好的掌握各种类型孔径合格品电阻值范围。
. L5 ]* ?- h# q/ M0 [  当然直接电镀的品质检测的方法很多,以上这几种品质检测方法,比较简单、有效和容易操作。5 [# u2 [/ F7 H
  4.2直接电镀层的性能检测  `% v  D! c- P9 X' I# A, y
  直接电镀铜的双面板或多层板,孔内镀铜层度厚度按标准规定25μm,经测定后衔合要求,需经过热冲击试验,方法如下:
1 r& _7 n# g9 g$ d  (1)使用“可焊性测试仪”:温度控制在288℃、时间10秒,进行三次热冲击试验,然后再制成金相切片进行测试,孔镀层完整、无端裂、裂纹。! M7 F$ l- g& _
  (2)热风整平试验:将产品在280℃下通过三次热风整平,再制成金相切片进行测试,孔镀层完整无缺陷比较理想。* p& R/ B# i! q0 d  o6 y
  五、直接电镀注意事项. U) i) d. E% V2 _1 R: s' C1 f- c+ u
  (1)基板直接电镀前需要进行钻孔和去毛刺,同样对孔质量的要求是严格的,应确保孔内无钻屑、粉末堵塞、毛刺等缺陷。
& `+ S- f2 j7 K9 ~, B  直接电镀风干后进行光成像即贴膜、曝光和显影。为此,直接电镀至贴膜前停放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好直接电镀后直接进行贴膜。: Y# |3 t7 N- t5 s& ~
  (2)图形电镀前的除油应使用与直接电镀兼容的酸性除油剂。同时还要注意光成像电镀前存放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 x+ X+ z! c0 @; g2 q
  (3)图形电镀时,电镀时间应控制在半个小时,阴极电流密度采用2A/d㎡,以确保孔内镀层厚度。
: ?& I+ P( k+ g; T$ L/ h: D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9 22:23 , Processed in 0.34683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