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3|回复: 0

如何高效合理使用水泵的窍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3 2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如何高效合理使用水泵的窍门:
1 W. S& Q" C, x& e# s" _一、注重水泵的合理选型降低耗能:
% `6 B+ [" I8 o+ O合理选择水泵型号:供水处现有水泵136台,部分加压站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大马拉小车等问题,致使水泵效率低下,电能浪费比较严重。目前,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节能水泵的最佳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且安全可靠。如果水泵选型不当,机泵配置不合理,就会浪费大量的能耗,使企业成本增加,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注重水泵的合理选型,加大对旧泵的改造力度,实现机泵的最佳组合,从长远考虑,经济效果十分可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只要供出水就可以了,根本无人去算经济帐,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企业都十分重视经济效益,都在努力追求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作为供水企业来讲,必然要对耗能大的设备进行更新或技术改造。
1 h9 Q+ A* J  m% M二、水量增加耗电降低。
' |* j! b/ P) T3 A水泵经过技术改造后,由于新泵结构简单,安全性可靠,不仅能够满足用户需水要求,而且还便于维护和检修,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使员工和设备的安全有了可靠的保证。
1 T( g2 h0 x. \, B5 R4 s' _8 W三、 选择合理的水泵工况点提高运行效率0 ~; D7 ?7 j) k
水泵的效率是影响水泵站装置效率的重要因素,它与水泵的设计、制造水平、水泵的运行工况以及使用情况有关。* p0 l  x& g( x- s( g0 I
1、水泵的工况点,也就是水泵装置在某一瞬时的实际出水量、扬程、轴功率等参数直接反映了水泵装置的工作能力,这是在泵站的设计和管理中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按照标准要求,水泵运行效率不得低于该水泵最高效率的90%,所以水泵运行工况点只有在特性曲线的高效段内,才能高效运行。根据对各加压站水泵技术测定所得到的运行特性和管路特性,我们对大部分运行效率低,运行状况不合理的水泵进行了调整,使之在高效段内最佳工况点运行,从而提高了水泵的运行效率。% {0 }8 o6 p; ?2 M
2、降低排水管路阻力提高管路系统效率:管路系统效率与管线、管径、管材、管路附件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流量等有关。降低排水管路阻力,可以使排水系统工作工况点右移,阻力损失减少,流量增加,系统效率提高。排水管路阻力损失包括排水管的沿程阻力损失,异径管、逆止阀、闸阀等局部3 e+ y  Q( X8 w3 e! V
阻力损失。其中排水管沿程阻力损失所占比例最大,对现有长期使用的排水系统。$ Z3 b" `& j7 v' e! }$ O( o
降低沿程阻力的主要方法: 1)、就是清洁排水管路积垢,可以改善系统工作工况。 2)、对于由于管路设计问题而导致局部阻力损失,要尽可能地对其进行改造,以减少局部阻力损失,提高管路系统效率。例如:我处下水厂泵房的4台水泵,由于管路设计问题,其压水管碟阀与止回阀直接相连,互相影响,碟阀阀板全部打开后,挡住了止回阀的舌板,使止回阀舌板不能完全打开,管路的局部阻力增大。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压水管碟阀与止回阀中间加一个柔性连接套,消除了碟阀与止回阀之间相连,相互影响的弊病,降低了局部阻力,流量增大,3)、另外,在新建排水系统时,为了减少管路损失,可采用经济管径,缩短管路长度,在管线布置时,尽量采用管路折线布置改直线布置,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三通、闸阀等管路附件,确保管路的密封性,来达到减少局部阻力损失,实现提高管路系统效率的目的。- d( P8 Z: [1 [  L' @$ Y# M, C
四、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实现降耗提效: Z- b" X, c+ B7 J. C
采用电机变频调速技术,降低能耗。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是新一代电力拖动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高效节电、调整方便;保护功能齐全、维护简单;有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优点。既具有直流调速系统调整方便的特点,又具有交流电机使用维修简单的特点。我国在20 世纪90年代,随着大功率交流变频技术的突破,使该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民用、机械、电力等领域,获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3 Q6 H8 H9 ~* A/ f, O  Z- N
文章关键词: 水泵;高效;合理使用;窍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5-1-10 16:12 , Processed in 0.1099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