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5|回复: 0

振动压路机动力换挡变速器结构及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8 21: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摘 要
- u# X- L) e4 g对动力换挡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动力换挡变速器在振动压 路机上的应用及连接方式、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t/ I: [/ i* L8 }, @
关键词
* J. E( Q: H) M- c# H/ y4 K压路机 动力换挡变速器 工作原理 应用
% h1 d0 q. _% D液压传动的振动压路机由于具有无级变速(在某一速度范围 内)及操纵轻便的特点,使其有取代机械式传动压路机的趋势, 但由于国产液压行走泵、马达质量不过关,而进口的相关泵、马达 价格又偏高,使得液压驱动的压路机价格较高,而国内许多用户 由于购买能力有限,制约了全液压驱动振动压路机的推广应用。 如何解决操纵方便和价格之间的矛盾,采用动力换挡变速器则是 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方案。8 f! ~( E9 D! u
1 动力换挡变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 g! |  X; B, w/ f4 x
动力换挡变速器一般是由一个液力变矩器和一个整体箱体式 多挡动力换挡变速箱组成,能实现前、后桥驱动,且可以带闭锁离 合器。某些变速器还可根据需要,在导轮上配置一个单向离合器。 根据不同工程机械操作规程的需要,可选配前三倒三、前四倒 三、前六倒三等到不同速度挡位的箱体。由于在变速箱中有若干个液 压控制的多片湿式离合器,能在带负荷的状态下接合和脱开,从 而实现动力换挡。其特点是各传动轴呈平行布置,变速器中的齿轮均为常啮合传动,相对于行星 齿轮变速器,具有齿轮模数大,单齿面承受载荷大的特点。 动力换挡变速器一般为平行轴(定轴)结构,由液压控制的多片式摩擦离 合器能在带负荷状态下接合和脱开,即实现在不切断动力情况下 换挡。所有传动齿轮均由滚动轴承支撑,齿轮与齿轮之间为常驻 啮合传动。三挡结构的变速器有5个多片湿式摩擦离合器,4 挡至6挡结构的,有6个多片湿式摩擦离合器。动力换挡时,相应 挡位的离合器摩擦片被受轴向作用的油压所推动的活塞压紧,实现该挡位的动力接合,换挡时该部位离 合器摩擦片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活塞返回,该挡位动力脱开。0 `: }- _" C6 U% v- o) G) a- }
2 控制系统类型及工作原理( ~2 M" J: I$ l
按照控制原理不同可分为机液控制阀和电液控制阀两种类型 的控制方式。' Q5 P; `' v! ?8 s0 f) Z7 W+ E
2.1机液控制动力换挡原理
; {, R; ~7 a* Q$ S% c& U) Z0 Q在变速箱内部装有一齿轮泵,用于变矩器和操纵阀供油。齿 轮泵经取力轴由发动机直接驱动,动力换挡时通过调整换挡 (向)控制阀(前、后挡各一个),油液经油路内的吸油滤清器(粗 滤)和旋转滤清器(精滤)后,经控制压力阀(主调压阀)限制其 工作压力,再通过压力控制阀进入操纵阀。经操纵阀的压力油直 接进入离合器,推动相应活塞动作,完成动力换挡。压力控制阀 的主要作用是在换挡瞬间调节离合器油缸的升压特性,即换 挡时使油压瞬间降低,换挡结束后油压再恢复到正常值,这样能 减少换挡冲击,提高换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控制压力阀在限制最高 油压的同时,将溢出的油送入就矩器和润滑油路。! G+ D, W  g9 p% A1 ~: C
2.2电液控制原理
4 }$ h3 {  ]% c. k9 o0 r4 H电液控制的油路与机液控制油路相类似,只不过是用四个电 磁阀取代了两个换挡(向)阀。动力换挡时,通过手动操作挡位选 择器,控制与选择器相连的各个电磁阀,操纵变速箱上的控制 阀,实现控制油路的接通与断开,完成动力换挡操作。由于电液操纵具有简单、方便及电缆连接安装方便的特点,因此 ,目前国产动力换挡压路机大多采用此控制方式。
5 V8 @) z, q9 X7 p5 e* a0 |2.3采用动力换挡变速器的振动压路机液压回路3 ^- H+ q; `3 [# W# |5 h
在闭式液压系统中,从液压泵流出的压力油不通过多路阀回 油箱,系统压力是经过主溢流阀调节的,压力的大小随负荷的变 化而变化,因而闭式回路比开式回路要先进。与开式回路相比主 要优点表现在流量损失 小,发热量小等方面,在机器微动或半操作情况下,性能差别就更加明 显。因此,采用动力换挡变速器的振动压路机宜选用柱塞泵和马 达组成的闭式液压回路,主油泵和转达向油泵(此泵多采用齿轮 泵)安装在柴油机上,主油泵用于给振动系统供油,液压油经振 动阀、振动马达冷却后返回主油泵。转向泵给转向供油,油液经 转达向阀进入转向液压油缸,经冷却器冷却后流回液压油箱。为实现变速器的润滑,在主液压泵前可串联安装一个润滑泵。同 时,为确保液压系统的工作质量和可靠性,提高振动压实的激振 力,泵和马达应尽量使用进口件,可选的品牌有萨奥、力士乐、 林德、伊顿等。出于从整机的价格和市场需求因素等多方面考 虑,为降低机械传动压路机的成本,目前国内各主要压路机生产 厂家所产的配置动力换挡变速器的压路机均采用后轮单驱动的方 式,因而变速器亦应选择单驱动类型的。
7 x2 e3 P. H2 Q  i( }/ [/ P2.4变速器与柴油机的连接方式: s9 |8 ?5 }) Y: r
对于平地机、垃圾压实机、装载机等非匀速工作条件下的工 程机械,由于其负载变化比较大,因而必须采用液力变矩器, 以满足输出扭矩随负载自动变化的要求。上述设备如果采用变矩 器与变速器联为一体的动力换挡变速器时,变矩器与发动机的连 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即采用膜片与飞轮壳连接。如果有特殊安装需要,也可以采用分离连接,即采用法兰和万向节连接变矩器与 发动机。对于压路机等一些基本处于匀速运动的工程机械,由于 对动力扭矩输出变化要求不高。因而可以不使用变矩器,而直接 采用动力换挡变速器,这样可以在满足设备动力换挡使用的前提 下,有效降低变速器的采购成本。从实际应用来说,对于变速 器与柴油机的连接,笔者建议应尽量考虑采用如图1所示的连接 结构,柴油机1先与离合器总成2连接,采用弹性联轴节4与动力 变速器5实现连接,经变速器5变速后,通过动力输出轴端6输出 动力,通过传动轴后将动力传至于驱动桥,实现压路机的后轮驱 动。) b$ [, L) \8 a9 K- b: Q0 D
该连接方式可在原有普通机械传动压路机的基础上,不需要 对车架结构进行较大的改动,即可将原有普通变速器更换为动力 换挡变速箱器,从而提高了压路机通用化、系列化水平,有利于降 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 U# [- g+ j; V/ [- V2.5变速器与驱动桥的连接; B$ `' z4 w) [/ v  O7 A; Y7 Z
动力换挡变速箱和驱动桥的连接方式与采用普通变速箱的连 接方式基本相似,其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动力变速器输出轴端 6与带有NO-SPIN差速器(自锁式防滑差速器)的驱动桥1通过 传动轴总成5及连接法兰2、4实现连接,驱动桥带动两个胶轮实 现压路机的后轮驱动和转向时的差速。) h5 x; e! V0 U1 e* g
采用带有NO-SPIN差速器驱动桥既能自动实现扭矩在左、 右车轮间的不等分配,以充分利用设备的牵引力,可明显提 高振动压路机的越野性能和经济性,因而应优先采用此类驱 动桥。主要生产厂家有江西分宜、成都工程、青海齿轮、山东 肥城等。* O$ b' q3 |# w8 ]) ^; y' e
2.6操纵时的注意事项  f/ x' Q6 a& J$ M  e' f. Y( K1 q
压路机在工作状态下在使用挡位控制器进行换挡时,操纵应 逐渐依次进行,不可跳挡操纵。此外,一些变速器仅在1挡时可 实现反向操纵,因而驾驶时必须给予充分的注意。另外在行驶中,在下坡滑行时,应操纵相应的挡位,使发动机的转速不得低 于1200r/min,以满足变速箱各部位润滑的需要。
/ X) c1 z* X! q) ^/ r动力变速器总成一般采用8号液力传动油。首次加油量应合 适,进行油位检查时,先使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油温在80℃ 时,油面应达到油标尺的上标记刻度;油温在40℃时油面应降至 下标记刻度。变速箱首次工作100小时后必须更换油,以后每 工作1000小时换一次油,并且在换油同时更换滤油器。
7 o% L" S& J- d% w- `4 m当发动机熄火主机被拖行时,变速器要求拖行速度不得 超过10Km/h,拖行距离不得超过10Km,以防止变速器的损坏。9 B! h* K; g- T8 J1 _# E0 b, {* B
目前,国内已经采用动力换挡变速器的产品有徐工的XSM220、洛建的LSS220D等型 号产品,由于上述产品具有价格便宜、操纵轻便、质量可靠等特 点,已经成为机械化驱动压路机的市场新宠,受到越来越多用户 的青睐。' [8 I4 ?. h% h
文章关键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12-27 19:47 , Processed in 0.1991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