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8|回复: 0

如何去胶印疑难故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 23: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磨削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
所谓胶印疑难故障,是指在印刷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非常规问题,有的已经成为印刷质量的难点。胶印疑难故障的表现多种多样,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如何排除胶印疑难故障,已经成为印刷实际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G' ]( \( n; O, T1 W. g/ s  O  一、排除故障是印刷操作者能力的体现3 q( u9 S' Y; i& s6 u0 _
  在印刷生产过程中,出现疑难故障在年难免,而发现和排除故障则是印刷操作者能力的体现。要有效排除胶印疑难故障,操作者应具备以下技术素质。: ?7 J+ S' K- F: a- j
  1.掌握印刷机械基础知识4 i4 H+ P% u& S7 B# S
  首先,掌握印刷机械的基础知识,要能对各种型号的胶印机结构了如指掌,切实掌握其重点部位的调节方法,对机械故障的判断人基本准确。. Y! Q$ |2 c, \# b
  无论是国产胶印机还是进口高档胶印机,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只是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有些差异,一般来说,对单张纸胶印机来说,应把调节重点放在滚筒叼牙、递纸叼牙、前规、侧规等部件本身及其交接关系上,同时要特别注重三大压力(辊压、版压、印压)的调节,对卷筒纸胶印机,除对滚筒、墨辊压力、印刷压力进行调节外,还要重点在张力控制、折页结构的调节上下功夫。* [, W, o+ }* O6 c
  2.吃透印刷材料性能,精通印刷工艺要点/ g! x. e0 b6 G: P3 Z: X1 L' U
  纸张、油墨、润版液、印版、橡皮布、水辊、墨辊等,这些印刷材料被称为胶印过程的原始材料。生产时,必须通晓这些印刷材料的基本构成、性能以及材料在印刷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8 t/ n' b9 u8 b# ?8 m% v& t  在印刷工艺方面,要掌握胶印中的变量,即环境温湿度、墨层厚度,润版液量、纸毛及墨渣在橡皮布上的堆积等。水墨平衡和合理包衬贯穿于现代胶印的实践中,能否将其掌握好并付诸于实行操作,是判断高级技师水平的准则,更是提高印刷品质量的关键要素。此外,印刷工艺故障大多来源于印刷材料的使用的工艺操作。因此安全、规范的操作方法也能体现出高级技师的技术素质,且对于初接触胶印机的新手有示范作用。4 J: k, S7 n2 d
  3.熟悉胶印数字技术的应用; C1 h: r- ?* H$ c  O) i* E
  印刷操作者在跟踪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同时,还要尤其熟悉计算机在印刷机上的应用,以及CIP3/CIP4、PPF/JDF工作流程与作业格式等先进数字技术,为进一步适应并撑握印刷一体化奠定基础。
: @8 o5 r$ i( h, I  二、疑难故障的排除步骤与方法6 [( e5 N2 N2 X+ M8 g' e
  胶印生产过程中出现疑难故障,高级技师责无旁贷,应积极面对,帮助机台人员尽快解决,通常,排除胶印故障的步骤与方法是:观察、质疑、判断、排除。
6 P  s' v  Z2 K' e8 j. g( M2 Z  1.观察
5 m: U# r1 q& P$ p  观察就是全面准确、深入地认识疑难故障出现的时间、位置及故障表现形式。比如一旦出现无规律的套印不准,对单张纸胶印机而言就应观察输纸,侧规、前规、递纸叼牙的运动状况及机件磨损状况,同时观察承印物质量优劣等,对于卷筒纸胶印机来说,则应重点观察纸带张力及浮动辊的运行状况。4 B5 s# J0 H* \- [" E
  2.质疑
. @: L1 M. a  }1 V7 j' j/ b  质疑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思维素质,是分析故障的基础,当一些故障发生后,不要急于作出结论,要认真分析这些故障是属于印前制版还是印刷过程中出现的,是工艺故障还是机械故障,是常见故障还是疑难矿障,以及为什么出现这种故障等,这种质疑力是每个印刷操作者都应该具备的。
6 B7 S% D) N8 ^  3.判断
# H$ y; f4 i3 Y) b: U" u) E6 l  观察能启发思维,判断则是对思维的断定,而断定只有两种可能,不是肯定便是否定。在胶印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故障,经观察、质疑后、判断就就非常重要。首先判断要真实,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判断才有意义;其次,判断要及时、准确,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辅助时间,当然,这些都建立在观察和相关知识以及操作经验的基础上。
) k2 H) N' V$ D4 r# \  4.排除
5 m( m* B. w% g& O2 m  排除故障是一个相当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很强的基本功,还要一丝不苟、有耐心,决不可马虎从事。如果是机械故障,一定要按照机器拆装的次序,采取摸、查的方法进行;如果是工艺故障,一定要按照筛选的方法做到"手到病除",如果是由原材料引起的故障,就应果断更换原材料。
$ y, A# g  G, i& @1 ^1 G  三、疑难故障排除实例
* a* s% z5 v; E7 F+ O6 W3 X5 q  在印刷过程中,疑难故障多种多样,有许多非常典型的疑难故障,看起来很简单,但处理起来并不容易,下面通过鬼影故障实例说明如何解决疑难故障。
/ X0 w  b( f% F! q  1.常见鬼影故障类别
* d% n9 F$ p9 b  所谓鬼影,即在连续印刷中出现的一种幻影,是垂直于滚筒轴线,墨色深浅不同的直条纹或图文,大多发生在有实地的网目调印品上,鬼影按在印品图文上的表现来分,有正像鬼影(见图1),和负像鬼影(见图2);按产生原因来分,有工艺造成的鬼影响和机械引发的鬼影。由此看来,正像和负像鬼影是在印品上的表象,而造成这种表象的原因,则是来自工艺或机械问题,它符合胶印故障的一般规律。; e& G  d7 ~( n* E, ~" T, ?  E) ]
  2.鬼影故障鉴定
, O7 k) `1 C; x$ @) m  对故障的鉴定要灵活运用观察、质疑、判断,需要有较高的技术功底与操作技巧。比如,拿到一张印品观察后发现,印品本身的正像在其圆周方向的后方,形成相对圆周较浅的负像影子,这就是正像鬼影;如印品本身的图案在其圆周上,形成相对于周边较深的像影子,则一定是负像鬼影。; K. w: g" t! k; e5 Z3 h
  鬼影主要是由下串墨辊引起的,胶印机中的下串墨辊主要起迅速拉匀和补充墨辊表面残留的不均匀的墨层,但事实上这种拉匀的补充油墨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人眼通常无法识别墨层的微量不匀,如果因为版面设计原因或工艺调节不当,加之串墨辊无法补足着墨辊上的不均匀墨层,就可能产生鬼影。
0 h8 a7 K8 B; {8 V: M' l; u  正像鬼影是由于着墨辊给条形方块上墨后,该区域偏少的墨层没有得到足够补充和串匀,因此在下面需要墨量较大的图文上显现出来,而负像鬼影是因为着墨辊对印版上墨时,空白部分未上足墨,使着墨辊上对应部位墨量增大,而串墨辊又未能将这些墨量串平分配到其他区域,则着墨辊上相对较厚的墨层会在下一个着墨辊周期传给印版,使印版的墨量过多,因而造成负像鬼影。3 N) Z+ }2 `9 g
  3.色影故障排除
, I8 R2 T( e6 j! N# _$ D  C: J  当对鬼影判断准确后,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案,以尽快排除鬼影故障。6 y$ t9 s9 o, Y
  (1)若确定正像或负像鬼影是由印前设计不当造成的,则故障排除方法如下,①须在印前合理设计版面,保证墨辊有足够上墨时间;②尽量多用图片,尽量避免在印版上现现大边框或大实地图文;③对于精细活件,平衡版面上网目调图片与实地部分的密度差,使整个版面墨量尽量均匀。) o; ^! P% v% I* J7 j9 P
  (2)对于质量要求很高的精美印品,版面上网目调与实地部分的密度差较小,仍然会出现鬼影,对此,故障排除方法如下:①选用高端胶印机印刷;②调节串墨辊串动量,注意使串动量的起始位置确定在滚筒空档处;③微调胶印机上的着墨辊。
3 ~3 V1 ~+ g0 n, G  (3)若印刷版面不能改动,导致"缺墨鬼影",故障排除方法应为:①更换着墨辊对墨辊表面进行处理,并调节着墨辊压力;②调节加大缺墨部分的墨量;③更换已失效的橡皮布;④避免使用透明油墨。
* I2 ~, _  X- k/ Y& t( n# ~9 M  (4)若出现时隐时现的鬼影,故障排除方法则为:①控制好"水墨平衡",严防"水大墨大";②保证印刷时输纸正常,严防"打空";③绷紧橡皮布;④如果印刷专色色块,应稍增大色浓度以减少墨层厚度。⑤调整墨路系统,控制好积聚系数。2 ]! G( R: \! e+ y- ^" t' x
文章关键词: 印刷机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磨床技术论坛
论 坛 声 明 郑重声明:本论坛属技术交流,非盈利性论坛。本论坛言论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中国磨削技术论坛”立场无关。 涉及政治言论一律删除,请所有会员注意.论坛资源由会员从网上收集整理所得,版权属于原作者. 论坛所有资源是进行学习和科研测试之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删除, 本站出于学习和科研的目的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有侵犯原作者的版权, 请来信告知,我们将立即做出整改,并给予相应的答复,谢谢合作!

中国磨削网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磨削技术网 ( 苏ICP备12056899号-1 )

GMT+8, 2024-12-24 08:38 , Processed in 0.14863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